人民满意派出所民警事迹材料人民满意派出所民警事迹材料,男,汉族,现年45岁,中共党员,二级警督警衔,副主任科员,现任派出所村二管区户籍警。“您好,我是,我现在在管区,请问您有什么事”,一位村管区的群众在拨通的手机后,用浓浓的四川口音接待着这位办事群众,这位办事群众因为自己爱人投靠落户所需手续问题进行咨询,不厌其烦的一一作答:“如果您记不住,您可以在派出所办证窗口旁墙上的有关办理户口的事项详细记一下”,这位办事群众在得到的满意答复后非常高兴………。上世纪末,35岁的从部队转业到公安局,一干就是十年。这个朴实无华的四川汉子,干一行、钻一行、爱一行。从警十年,无怨无悔。如今,已是三级警督的现任乌市公安局沙区分局派出所村管区民警。十年来,先后2次被分局评为先进个人,3次被市局嘉奖,2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在各项荣誉的背后,溶入了的多少艰辛,又倾注了的多少汗水,他以坚定的政治信念,牢记使命,肩负重任,不辱警察形象,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廉洁奉公、清正为民,为社(管)区治安稳定、和谐发展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他心系管区、情系群众,想为民所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无论在什么样的社(管)区,他都平易近人,把一腔为党、为人民的热血倾注到管区,倾注到居民心里。有一句毛泽东主席的名言使铭记至今,这句诠释共产党人的名言一直鼓舞、鞭策、激励着,这句名言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每个地方,都要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他深入管区,走家串户,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基层民警的骨干作用,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不断强化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地位观、权力观的改造,努力践行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他贴近居民、走近群众,管区群众无论有什么事件都要向“周同志”反映,有什么问题都要找“周同志”解决,有什么难点、第1页共5页疑点都要找“周同志”反映。“周同志”已经在管区居民群众中成了的代号。被调整到村管区(辖区村一、二队),该管区有常住人口1383户,4557人,而暂住人口是常住人口的近两倍(目前办理暂住证4323人)。常口、暂口人数占派出的总人口数近三分之一,他的管区是一个由维,汉、回、哈、蒙古、东乡等多民族融合的自然村,也是派出所辖区成份复杂人员最集中、治安形势极为严峻的重点区域之一。随着近几年经济建设、农业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管区内的居民凭借与XX县区临近的优势,村民们将房屋盖成独门独户院落、楼房进行出租。大量的外来人口也随之蜂涌而至。由于没有统一规划,自建房屋零乱错落,四通八达。各式各样的小作坊、加工点、小型生产厂应运而生,由于部分房东(村民)将房屋出租后搬到XX县区居住,使村一队、二队“队不是队、市场不是市场、住宅不是住宅”。这里没有队委会等可以依靠的基层群众组织。为此,管区极易成为“三股势力”、涉黑、涉恶势力、不法分子的藏身落脚之地,治安环境复杂严峻。针对这种状况,充分发挥对管区人熟、地熟的有利条件,牢记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泡在管区一查;二访;三排摸;四清理;五整顿。走家入户,逐门逐户反复核查。他从难点、热点处入手,从乱点繁杂处“下刀”,一是针对管区的复杂状况,对管区内的出租房挨门挨户大规模的进行摸底,弄清底数、建立台帐;二是定期召开房东治安例会,强化对房东的法制教育,提高法制观念,利用房东为我所用,使之成为治安辅助力量;三是对所有出租房、门面逐门逐户依次排号,统一门牌号;四是将暂住人口做到随查、随核实、随来随登记,随建档;五是在暂住人口聚集地按时设立法制宣传点,宣传出租房屋、暂住人口的管理规定;六是对管区的出租房实行旅店式管理,严格登记办证制度,落实消防责任,强化防范;七是带着“敌情”下管区,注意不放过一个可疑点和可疑人员。以“三基”工程建设的薄弱环节为切入点,对管区做到“勤走访、勤核查、勤清理、勤排摸、勤掌握,随时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五勤、一随时”工作法,把“三基”建设的工作重点放在出租房和暂第2页共5页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