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注意:下文提及的结构与图表来自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微观经济学》黄亚均郁义鸿编写这本书的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涉及知识面广尽管不是指定的参考书目但是我认为搞定了这本书微观经济学部分无大碍(当年我就是用这本书复习经济学专业课成绩为86)实在不愿看此书的同学也可以对照以下重点有针对性的复习。微观经济学又称之为“价格理论”,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各种产品、劳务(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是如何对稀缺的资源进行配置的一门科学,其中最为关键的研究方法就是“边际分析法”,即进行一种经济活动(比如说购买商品或花时间上网)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理性的经济人(追求效用最大的消费者、追求利润最大的厂商)应该是扩大这种活动,反之就应该缩小;若两者正好相等,则此时达到了效用或者是利润的最大化!当然,进入90年代以后,微观经济学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不确定性、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逐渐占据了理论研究和实证操作的主导地位!这一点将必然会在考卷中得到反映。但是就我认为,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微观经济学的传统分析方法(比如说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以及市场结构的分析)将会是考察的重点。无论是对付传统方法还是新兴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一个模型要掌握一个例题。专业课考试不同于数学,没有太大的技巧可言。下面对黄亚钧的“微观经济学”的脉络总结并不能代替你们对于教材反复的通读!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否则的话,你们将会很难获取高分。但是在你们第二轮的复习当中可以帮助你们迅速地抓住知识要点、重点和难点;在最后的背诵阶段也可以让你们有的放矢。但是到了临考时,我对你们的要求是,你们也能写出这样的脉络总结!第一章导言§1.3需求和供给需求量和需求的区别,需求法则,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偏好、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预期),替代品和互补品,需求曲线的移动和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供给量和供给的区别,供给法则,影响市场供给的因素(技术、生产要素的价格、其他商品的价格、预期、政府税收),供给曲线的移动和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需求的价格弹性(要注意:在同一条需要曲线上各点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要学会如何用几何方法在线形需求曲线上求出需求弹性),弧弹性(公式),点弹性(公式,注意为负),影响商品需求弹性的因素(商品的必须程度、商品的可替代性、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商品类别的大小、时间的长短),销售者收入与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关系,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因素(进入和退出的难易程度、供给者类别的大小、时间的长短、产量的大小),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模型1),蛛网模型(模型2,这个模型有一定的难度,本书说得不大清楚,要参阅尹的西方经济学)第一篇产品市场第二章消费者选择§2.1消费者偏好总效用,边际效用,经济正商品,经济负商品,经济中性商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序数效用,由消费者偏好引出的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的性质(斜率为负、任意两条不相交、凸向原点),边际替代率(公式,注意为负),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公式,其含义),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2.2消费者均衡预算约束(公式),价格或收入变化是预算约束线的移动,消费者均衡条件(模型3,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相切的地方,公式),用边际分析方法理解消费者均衡条件(图2.9)§2.3价格效应和消费者选择恩格尔曲线的推导(收入变动时均衡商品消费量的变动,图2.12),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变动是均衡商品消费量的变动,图2.14),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正常商品和劣质商品(包括吉芬商品),不同商品的价格效应分解情况(模型4,价格下降时,表2.3,图2.16,图2.17,图2.18),消费者剩余(图2.20),用无差异曲线来解释消费者剩余(图2.21),用消费者剩余解释“水与钻石悖论”,税收(补贴)与消费者选择(模型5,图2.22)本章一定要掌握的习题:P5710,13,14,15;计算价格变动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计算消费者剩余;计算在征收定额税或比例税下的消费者选择(难点、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