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基础护理部分交城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王艳蓉药理名词解释副反应—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是药物的固有有作用,多轻微并可预料,是由于药理效应选择性低引起的。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强度递减,增加剂量可保持药效不减。名词解释毒性反应—指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应该避免发生的不良反应。毒性反应—指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应该避免发生的不良反应。.首过消除:药物经口服给药在通过肠粘膜吸收入血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发生转化灭活代谢,使其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叫首过消除(亦称首过效应,第一关卡效应)。名词解释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在药品的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人体出现的由于用药引起的意外、有害的反应或药品应用人体后所出现对人体不利作用的总称。配伍禁忌—药物在体外配伍直接发生物理性的或化学性的相互作用而影响药物疗效或产生毒性反应称为配伍禁忌。名词解释耐药性—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称为耐药性,也称抗药性。肝肠循环—某些药物在肝细胞与葡萄糖醒酸等结合后排入胆囊中,随胆汁到达小肠后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游离药物被重吸收称肝肠循环。抗菌药—是一类对病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药物。药理填空题1.抗菌药物的选药参考依据是(临床诊断)、(细菌学诊断)、(体外药敏试验)。2.临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优点有(发挥协同作用)、(延缓抗药性产生)、扩大抗菌范围)、(减少毒副反应)。3.速尿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水电解质紊乱)、(高尿酸血症)、(耳毒性)。4.阿司匹林的基本作用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血小板聚集)。5.卡托普利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使血管扩张,以发挥降压作用。药理简答题:1.β受体阻断剂的降压机制如何?答:(1)阻断心脏β受体,减少心输出量。(2)阻断肾脏β受体,使肾素释放减少。(3)阻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突触前膜β2受体,抑制正反馈作用,减少去甲肾上腺素释放。(4)阻断中枢β受体。简答题:2.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有哪些?抗炎特点如何?答:糖皮质激素的基本药理作用相似,根据其作用维持时间长短和临床应用分为下述四类:(1)短效类:可的松、氢化可的松。(2)中效类:强的松、强的松龙、6a-甲基强的松龙、去炎松(3)长效类:地塞米松、倍他米松(4)外用类:氟氢可的松、肤轻松、倍氯松就其抗炎作用强度而言,短效类最弱,而长效类及外用类抗炎作用较强.简答题:3.简述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各举一例。答:根据药物在血压调节系统中的主要影响及作用部位,抗高血压药物可分为六类:(1)利尿药,如氢氯噻嗪。(2)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如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Π受体(ATl)阻断药,如氯沙坦。(3)β受体阻断药,如普荼洛尔。(4)钙拮抗药,如(气)交感神经抑制药,如可乐定等。(5)扩血管药,如硝普钠。简答题:4.请详述几大类抗生素。(1)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抱菌素及单环类抗生素等(2)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等。(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他生素及抗菌药物: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氯霉素类、利福霉素、多肽类、磺胺类、甲硝唑类等。简答题:5.静脉给青霉素类与头抱菌类药物时,在配置药液和掌握输注速度方面,应注意些什么?答:宜现用现配,严格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配置药液时将一次剂量的药物溶在100ml液体中,于0.5-1小时内滴完。这样但使之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血药浓度,而且可减慢药物分解和减少致敏物质的产生。青霉素类的杀菌疗效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的高低,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对治疗有利。基础护理名词解释护理理念—建立在对护理本质认识的基础上,是护理专业的价值观和专业信念,也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动力。护患关系—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助性的人际关系。名词解释非语言沟通—是伴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