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李应礼:多读多写文自工VIP免费

李应礼:多读多写文自工_第1页
1/9
李应礼:多读多写文自工_第2页
2/9
李应礼:多读多写文自工_第3页
3/9
多读多写文自工北海路小学李应礼从教十余年来,我清醒而又深刻地认识到: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中心环节。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指出的:“读写是语文的双翼”。因此,近几年来,我努力夯实自己的语文功底,着力提高个人文学素养,狠抓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打铁先要自身硬”、“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常流水”。为搞好教学,我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经常阅读与专业书籍和文学书籍,认真做读书笔记,常动笔,勤写作。我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下两点:1(一)多读多记,服务教学古人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长期以来,我养成了勤读书多读书的好习惯。早上,我朗读自己做的读书笔记,记忆重点内容;饭后,我浏览报纸,关注国际风云,探察社会动态;晚上,我遨游于青灯黄卷知识的海洋。本学年,我阅读的理论方面的书有:《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个语文教练的下水文集》、《杞人忧师》、《超凡作文》、《新概念作文》;文学方面有:《孔子传》、《朱自清小传》、《慈禧小传》、《邱吉尔小传》、《希特勒小传》;杂志有:《读者》、《青年文摘》、《特别关注》十余本。读的书多了,做的读书笔记多了,所掌握的资料就可以为我所用、信手拈来。比如:介绍李白时,我先让同学们猜2一个谜语“油煎豆腐——李白”;讲《匆匆》介绍朱自清时,我根据读书笔记上摘抄的资料这样介绍:朱自清的父亲给儿子取名“自华”,取苏东坡诗“腹有读书气自华”之意,希望儿子将来能诗书传家,学有所成。后来朱父的差事交卸了,赋闲在家,家庭经济日渐拮据。朱自华感到应想办法减轻父亲的负担,于是自己改名“自清”,因感到自己性情迟缓,取字“佩弦”以自我警策。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趣味盎然,而且记得准确牢固,寓教于乐,活泼生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二)勤于写作,乐于写作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会作文,而且还要不疏于笔经3常作文。教材里有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自身会写文学作品的教师,就能更深切地体验文学作品的精髓,更能得心应手地分析文学作品。作文指导说到底就是要教给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丰富的形象思维,而严密的逻辑思维和丰富的形象思维,不通过自身的写作实践是不会青睐惠顾的。繁忙的工作之余,我经常抽出一些时间用于写作。两年来,我撰写的教学论文有《作文批改应变“包办”为“民主”》、《如何指导学生给作文下评语》、《让“小草”和“鲜花”一样接受阳光》、《手脑并用求真知》、《如何上好第一节语文课》、《科学的记忆方法——学习的金钥匙》。这些文章都已发表或获奖。写的文学作品有《学点“孔方兄”精神》、《刻4骨铭心的遗憾》、《怎样培养男孩儿的阳刚之气》、《武大郎当天皇》、《学习小雨点的精神》、《荒诞梦拾零》、《家有贤妻》、《咿呀智语》。二、着力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正如前面所言:“读写是语文的双翼”,因此,在教学中我着力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主要做法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多阅读,做好读书笔记认真指导学生读《小学生学习报》、《语文周报》、《作文指导报》等,定期给学生推荐时文佳作,每学期15—20篇,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勤做读书笔记。(二)多记多背,陶冶情操,为写作“储粮”5学习语言必须多记多背,这是古今中外一致公认的学习语言的一条基本规律。我坚持每天让学生记忆名言警句和名篇佳作。学生从“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中懂得了学习须持之以恒;从朱自清的《匆匆》中明白了时间的珍贵;从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读出了信念与执著。……这样既使学生受到了思想的启迪,又为写作文准备了大量的素材。(三)多积累,向生活取材生活是作文之源。我引导学生注意处处观察、时时积累。“处处留心皆学问”,让学生做有心人,把经历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材料收集起来,分门别类地6整理,以备写作时用。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收集到了农村环境污染的四个因素(生活垃圾、禁烧秸杆、化肥和农...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李应礼:多读多写文自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