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面积》教学设计与点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1、观察图片,复习旧知(1)出示“神五”飞船图片大家能从这张图片中找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吗?还记得这些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吗?(2)学生自由回答。师评价鼓励。2、拼图活动,导入新课:(1)同桌合作利用利用老师准备的基本图形,任选其中的若干个,拼成一个你们喜欢的图案,最先完成的还可以把你们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向同学们展示。(2)请同学说说看你拼的图案像什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3)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图形,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发现这些图形都是由以前学过的基本图形组成的。(4)老师揭示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通过拼图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趣浓厚的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理解了组合图形的意义。使课堂一开始就进入了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索1、谈话式进入例题的自主探索学习小华家新买了住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请你估计他家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用多媒体出示)老师抛出问题:如何准确计算出这个客厅的面积呢?引导学生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基本图形。学生独立与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问题。学生自由汇报:可能出现"分割法"和"添补法"(将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用多媒体显示)5、讨论"分割法"A、对于"分割法"需要与学生讨论其合理性,要让学生明确:分割的图形越简洁,其解题的方法也将越简单。B、要考虑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有些图形分割后找不到相关的条件就是失败的。c、总结算法:用“分割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分割后基本图形的面积之和。5、讨论"添补法"。A、为什么要补上一块?B、补上一块后计算的方法是怎样的?(让学生都理解这一算法)C、总结算法:用“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添补后的图形与所添补图形的面积之差。060s.com[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自主交流,使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了运用分割法或添补法计算组合图形面积,并且知道了分割图形时,要考虑到所给的条件和计算的方便。在交流多种方法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三)合作交流,实践应用,解决书本76页的"试一试"。由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全班进行方法交流,并让学生试着从中归纳出较好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明白计算无盖纸盒所用纸板面积的方法)2、出示老师事先拼好的一个七巧板的图形。(1)让学生想一想,想求该图形的面积,可将其转变成一些已学的图形?有几种方法?(2)根据所提供的数据,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让学生懂得在有多种方法时,选择简便、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3、解决问题,观察中队旗,说一说队旗由哪些图形组成?并根据所给数据计算出中队旗的面积。(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培养,让学生学习在观察图形的基础上,结合所选择的计算方法去测量自己所需的数据,再进行计算)[通过练习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的选择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组合图形面积分割法:求和添补法:求差《组合图形的面积》评析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组合图形的面积为选学内容,而且内容仅局限于计算给出的组合图形的面积。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组合图形,学生要解决现实问题必然会接触到。所以,借助课堂教学的平台,给学生一些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就显得更重要,这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需要。在本节课中,史老师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比较反思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探索组合图形的面积。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渗透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简要评析。一、让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能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这节课在复习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时,教师采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图片,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