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创作基础1.播音:是广播电视传播中话筒前、镜头前进行的有声语言(包括副语言)创作。播音,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维护国家利益、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捍卫文化安全、体现时代精神、充满人文关怀的新闻工作。播音以新闻性为根本属性。以艺术性为核心属性。2.播音的创造要素包括:创造要素、艰苦劳动、改变形态、完整作品。3.有声语言的社会功能:信息共享、认知共识、愉悦共鸣。我们所说的有声语言创造主体,就是播音员、主持人。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话语权力,是激发创造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是创造主体驾驭有声语言(包括副语言)进程的核心要素,是发挥有声语言社会功能的前提条件。主体能力可以概括为“以播为主,一专多能”。缺乏主体意识是创造公式化、平面化的根本原因。4.正确的播音创造道路:站在无产阶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敏感,把握国内外形式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准确及时地、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深入理解—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过程,以积极自如的话筒前、镜头前状态,进行有声语言创作,达到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达到题材风格与声音形式的统一,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出语言文化的精神实质,展现时代风貌,充满人文关怀,发挥广播电视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吸引力、感召力。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是播音创造的核心。5.播音语言的特点: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6.创作的准备:创作的准备,是指创作主体在创作之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创造准备,最重要的是广义的准备。7.广义备稿:是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播音员作为广播电视传播工作者,应该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应该具有较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艺术素养,应该具有较广博的知识和较熟练的技巧。播音创造的无止境,要求广义备稿的无尽头。8.狭义备稿:是指播音前具体的准备过程,任何时候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加以忽视,只能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加紧进行。备稿要求:准确、迅速、深刻、精细备稿:把稿件变成自己要说的话。9.备稿六部:第一步:层次。所谓层次,是指文本的布局和结构。对创作依据进行划分和归并,是层次的核心。归并:就是把内在联系比较紧密的段落规划为一个层次。有小标题的稿件,每个小标题里的内容就是一个部分。划分:是指把一个自然段里的内容,划分为几个小层次。第二步:主题。主题,不是中心内容,也不是中心问题,而是“中心思想”。主题的概括,要切中题旨,言简意赅。主题要有“三性”:1.要有明确性,不能含糊其辞。2.主题要具体,不能东拉西扯,生拼硬凑。3.主题要有很强的行动性,可以激发创作主体的播讲欲望。第三步:背景。1.历史背景:文本内容涉及的相关情况。2.写作背景:稿件的写作环境以及相关情况。1.播音背景:播出时的思想潮流、社会氛围、时代特点、话语习惯等。播音背景,特指两个方面:一是指“上情”: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一是指“下情”:国际国内的形势,各个方面的现实情况及其变化。播音背景不应该是笼统的、抽象的,而应该是具体的,可感的,与创作文本密切相关的。第四步:目的1.我们的总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捍卫文化的安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先进文化,那么,任何传播内容都不应该违反,不应与之相悖。2.我们强调的目的的明确性,意在澄清忽略目的、只看内容的模糊观念,克服只看表面、不抓实质的浮躁心理,完全没有“揠苗助长”的意思。3.播讲目的,主要是指在德、智、体、美、劳方面所要实现的社会意义和作用,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所要遵从的引导方向。所以我们应该具体的把握目的的准确性、纲领性和感染性。4.在播讲目的的表述中,充溢着创作主体强烈的主观愿望,这种主观愿望,我们称之为“播讲愿望”。第五步:重点。重点是目的落实的关键环节。重点的把握,大题分为两种情况:集中和分散。第六步:基调1.基调,是指有声语言创作的基本格调、整体情调。2.播音基调:只能是有声语言表达中那总是思想感情的色彩和分量,即“播音基调”。3.播音基调是有声语言创作主体的基本感受、基本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