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中关村学习制定政策一、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管理政策,侧重点在于创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因此大部分是服务型政策,也就是政府用手里的资源条件鼓励和引导创新创业。政府手中的资源基本上集中在土地和税收两方面,可是最近国家为了控制土地财政,禁止地方政府用土地政策招商,一个强力的武器生效后,政府如何制定有效政策呢。1.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在制定政策时,首先要定位本地的产业发展方向。根据创业动力学原理,资本拉动产业,产业拉动企业,如果地方政府希望招到优质企业,必须明确地方要着力发展的产业定位。有些政府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定位,错了。这不是定位,因为高新技术产业是若干新兴产业的统称。我们发现越小的城市定位越宽泛,因为招商难,所以地方政府就啥产业都要,可是越是这样,越没人来,造成招商工作的恶性循环。中关村发展初期也没有定位,只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在逐步聚集产生了产业聚集区,比如XX县区聚集了7000家it产业的企业,如果从事it产业的企业不去海淀,就会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可是进入XX县区就会左右逢源,迅速发展。如果从事生物医药产业的企业就要到大兴,那里聚集了大批生物医药企业,新建的几个园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再例如,房山园定位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密云园定位于绿色农业产业园等等。正是这种定位,加速了产业聚集,形成了优势,这也是由于中关村出台的1+6政策引导发挥出来的作用。作为一个地方政府来说,定位产业是痛苦的,可是不定位产业将是永远的痛苦。2.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单靠政府的力量不可能支撑一个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调动社会力量,政府利用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向创新创业配置。例如政府出台的ppp基金,就可以把民间资本引入到政府。现在各地都在发展孵化器,可是孵化器本身是不能有多大盈利空间的商业模式,理应政府承担孵化器的运营。最近几年许多社第1页共5页会上的投资机构开始涉足孵化器,愿意与政府一道建设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例如赛伯乐投资集团与各地政府共建的众创大厦就是有效的尝试,地方政府将闲置的楼宇拿出来,把原来政府支持孵化器发展的部分资金用于支持众创大厦的发展,赛伯乐投资集团将自己投资的优质企业引入到众创大厦,帮助政府完成了招商,而且还建立健全了地方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让当地的创业者能够在这里找到所需要的创新创业要素,并快速成长。3.聚集创新创业要素创新创业的要素聚集造就了地方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地方政府如果想要真正解决产业升级问题就应该从如何聚集创新创业要素入手研究政策着力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经过5年的要素聚集,才产生了中关村创业大街。在外人看来创业大街是一批咖啡馆,可是不知这些咖啡馆生存和发展的奥秘,各地纷纷效仿开咖啡馆,几乎没有几个盈利的。大家看看核心区的政策体系就明白了。从20XX年开始,核心区就着力聚集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品牌、科技中介等要素于中关村XX县区,在仅有1平方公里的区域,聚集了中国技术交易中心、国际技术交易中心、pe大厦、互联网金融中心、1+1品牌大厦、人才大厦、科技中介大厦、互联网教育中心、科贸大厦等。这都是利用政策引导和聚集而来的,政府花了巨大代价,但是经过几年的时间,成果已经显现。4.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形成之后,都会不断老化,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而产业政策就要起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作用。例如中关村电子市场,曾经是全国最有名的电子产品集散地,中关村曾经有13家大型电子卖场,每天有18万人客流量,成交额达到3亿元/天。可是,在中关村定位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卖场这个业态就要调整。开始的时候,政府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市场里的商户搬走,可是阻力巨大。虽然定位于要素聚集,可是卖场把空间都占领了,特别是有些地产商坐地起价,把房价就地翻倍,让政府措手不及。幸好,电商的崛起倒逼传统卖场自主变革,让政府有足够空间聚集创新要素。第2页共5页二、充分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政府的资金十分有限,如何才能发挥资金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呢。关键是要设计好杠杆的支点,用政策资金撬动社会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