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土方计算与调配一、基坑、基槽和路堤的土方量计算基坑土方量即可按拟柱体的体积公式式中H——基坑深度(m);F1,F2——基坑上下两底面积(m2);F0——F1与F2之间的中截面面积(m2);)F4F(F6HV201当基槽和路堤沿长度方向断面呈连续性变化时其土方量可以用同样方法分段计算。式中V1——第一段的土方量(m3);L1——第一段的长度(m);将各段土方量相加即得总土方量,即:V=V1+V2+…Vn式中V1,V2…Vn——为各分段土的土方量(m3)。)F4F(F6LV20111二、场地平整标高与土方量(一)确定场地设计标高1.初步设计标高场地设计标高即为各个方格平均标高的平均值。可按下式计算:式中:H。——所计算的场地设计标高(m);a——方格边长(m);N——方格数;H1l,…,H22——任一方格的四个角点的标高(m)。4N)HHH(HH222112110图1—4场地设计标高H0计算示意图(a)方格网划分;(b)场地设计标高示意图1一等高线;2--自然地面,3一场地设计标高平面(a)(b)如令H1——1个方格仅有的角点标高;H2——2个方格共有的角点标高;H3——3个方格共有的角点标高;H4——4个方格共有的角点标高。则场地设计标高H0可改写成下列形式4NH4H3H2HH432102.场地设计标高的调整(1)土的可松性影响H0’=H0+Δh式中:Vw——按理论标高计算出的总挖方体积;FW,FT——按理论设计标高计算出的挖方区、填方区总面积;Ks’——土的最后可松性系数。'sWT'sWKFF1)(KVh-图1-5考虑土的可松性调整设计标高计算示意图(a)(b)(2)场内挖方和填土的影响(3)场地泄水坡度的影响1)单向泄水时各方格角点的设计标高Hn=H0±li(a)(b)图1—6场地泄水坡度示意图(a)单向泄水;(b)双向泄水2)双向泄水时各方格角点的设计标高Hn=H0±lxix±lyiy(a)(b)图1—6场地泄水坡度示意图(a)单向泄水;(b)双向泄水(二)场地土方量计算1.计算场地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即挖、填方高度)hnhn=Hn-Hn’(1—13)式中hn——该角点的挖、填高度,以“+”为填方高度,以“-”为挖方高度(m);Hn——该角点的设计标高(m);Hn’——该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m)。2.绘出“零线”方格线上的零点位置见图1—9,可按下式计算:式中:h1,h2——相邻两角点挖、填方施工高度(以绝对值代入);a——方格边长;x——零点距角点A的距离。211hhahx图1-9零点位置计算3.场地土方量计算(1)四方棱柱体法1)全挖全填格式中:V——挖方或填方的土方量(m);h1,h2,h3,h4——方格四个角点的挖填高度,以绝对值代人(m)。)hhh(h4aV432122)部分挖部分填格h)h(4aV22挖挖h)h(4aV22填填(2)三角棱柱体法1)全挖全填式中a——方格边长(m);hl,h2,h3——三角形各角点的施工高度(m),用绝对值代人。)hh(h6aV3212图1-13按地形将方格划分成三角形2)有挖有填其中锥体部分的体积为:楔体部分的体积为:)h)(hh(hh6aV3221332锥2133231332hhh)h)(hh(hh6aV-楔三、土方调配与优化(一)划分土方调配区,计算平均运距或土方施工单价1.调配区的划分2.平均运距的确定3.土方施工单价的确定(二)最优调配方案的确定土方的总运输量为:Z0=500×50+500×40+300×60+100×110+100×70+400×40=97000(m3·m)挖填B1B2B3挖方量A15070100500A2704090500A36011070500A48010040400填方量80060050019001.编制初始调配方案2.最优方案判别利用“最小元素法”编制初始调配方案,其总运输量是较小的。但不一定是总运输量最小,因此还需判别它是否为最优方案。判别的方法有“闭回路法”和“位势法”,其实质相同,都是用检验数λij来判别。只要所有的检验数λij≥0,则该方案即为最优方案;否则,不是最优方案,尚需进行调整。为了使线性方程有解,要求初始方案中调动的土方量要填够m+n-1个格(m为行数,n为列数),不足时可在任意格中补“0”。如:表1-4中已填6个格,而m+n-1=3+4-1=6,满足要求。下面介绍用“位势法”求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