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故事:天堂与地狱的区别每人都是过长的筷子,地狱的人只喂自己,所以喂不进嘴里;天堂的人相互喂大家都吃得很开心。人际交往的重要性:1+1>2。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某理工学院分析了10000个人的记录后得出结论:15%的成功者是由于技术熟练、头脑聪慧和工作能力强;85%的成功者是由于个性因素,由于具有成功地与人交往的能力。反之,在生活中失败的人,90%是因为不善于与人展开有效交往而导致的。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某博士在一项研究“探索你的心理”中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4000名失业的人中,只有10%,即400人是因为他们不能干这种工作,90%,或者说3600人,是因为他们还不曾发展自己与人成功相处的良好品质。科学研究证明:如果
一个人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打交道,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你的职务是什么,你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完了85%左右的行程,而在取得自己的幸福方面,已经有了99%的把握。名言“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丁瓒教授二、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一)、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指观察者第一次与对方接触时,根据对方的身体相貌及外显行为所得的综合性与评鉴性的判断。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故事: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正急于寻找工作。一天,他到某报社对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不需要!”“那么记者呢?”“不需要!”“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他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佣”。心理学实验1、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题。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心理学实验2、心理学实验2、把被试者分为两组,同看上张照片。对甲组说:这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位著名的科学家。看完后让被试者根据这个人的外貌来分析其性格特征。结果甲组说:深陷的眼睛藏着险恶,高耸的额头表明了他死不改悔的决心。乙组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维深遂,高耸的额头说明了科学家探索的意志。比较1、同学A的性格精明的勤勉的冲动的善辩的倔强的嫉妒的映像:正面性格?负面性格?比较1、比较2、同学A的考试评价第一次考试为甲第二次考试为甲第三次考试为乙评价:第三次考试能力有限?意外失利?比较2、首因效应的启示:1、建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展现自己最吸引人的品质。第一次和陌生人见面时,应穿着打扮整齐、干净、谈吐自然,有礼有节。首因效应的启示:2、懂得通过现象看本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尤其是见网友更要注意首因效应带来错误印象。(二)、近因效应――十个好,百个好,一个不好全遮了。以新代旧与首因效应相反,随着人际的交往深入,最近的信息对认知的影响较大,所留下的印象也相对深刻,最后的印象就会冲淡或盖过以往的印象,对行为发生重大的影响。主要产生于熟人之间,也称为“新颖效应”。举例1、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举例2、有的大学生平时一贯表现很好,可一旦做了一件错事,或犯了一点错误,就容易给别的同学留下很深的负面印象。与此相反,有的大学生平时表现一般,但一到评优或选班干部时,着意表现自己,做一点表面文章,也容易迎合一部分同学的好感。有的大学生之间长期交往密切,关系融洽,但往往因为一件小事,就闹矛盾,不团结,甚至反目为仇,完全不考虑平时的愉快交往。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交往的初期,即在延续期还生疏阶段,首因效应的影响重要。而在交往的后期,就是在彼此已经相当熟悉时期,近因效应的影响也同样重要。近因效应的启示:1、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要有好的开始,也要重视好的结尾,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