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道德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如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也逐步深入人心,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及其道德建设刚刚起步,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完善,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市场竞争中的利益驱动,在市场经济道德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价值观多元化,道德规范制度不健全,道德约束力下降,道德教化功能弱化等,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而,如何面对挑战做出正确的决策来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就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关键词】市场经济、公民道德建设、挑战。对策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深刻的变革必然会给中国社会带来一定的冲击:一方面旧有的秩序和规范会逐步瓦解、变革,新秩序、新观念会逐步建立;另一方面,新旧之间的碰撞交替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并造成一定的混乱。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和深层次发展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然会随之而来,甚至无法预料。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分析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道德建设的现状,探索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找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途径,以此加强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道德体系建设的问题(一)价值观多元化,导致主体目标淡化市场经济是以“利益”为杠杆来发展生产力的一种经济体第1页共8页制,加上当前住房、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的经济压力,促使人们在各种事情上都偏重经济利益,而道德正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处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势必是多样性的,没有一个统一的目标价值体系,不可避免的面临着极为尖锐的道德冲突,对各种现象所依据和运用的道德评价的标准各不相同,出现了一种混乱的状态,常常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面对经济利益的诱惑,导致人们道德选择迷惘,缺乏统一的权威性的道德理想,必然造成社会舆论监督的削弱和主体道德目标的淡化。(二)道德规范制度不健全,难以落到实处社会公德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目前社会公德的现状令人堪忧,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相距甚远。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新旧事物和观念也处在激烈的撞击和不断的更新中,道德规范内容也随之变化,公共的道德规范制度还没有完善和刚性化,还没有完全内化于人民群众的心中,道德理念还只是在社会的表层上游走,各自为各自的利益,不能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难以形成合力,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社会生1/509级4+2李玲玲活,我们的道德范畴体系日渐显得贫乏,义务、良心、荣誉、幸福、善恶等有限的范畴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与其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规范还没有建立起来,虽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有时如同虚设,以及由此带来的变化万千的道德生活实践,亟待丰富完善。(三)道德约束力下降,滋生社会丑恶现象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内容体系已经相当完备,道德约束力与我们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但并没有起到真正的道德约束作用,由此导致的违法乱纪的现象时有发生,法律、制度的有效实行需要道德力量的支持。但是道德又没有法律那样的强制力,只要是不触犯法律,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什么事情都敢做,与自身利益不相关的事情不会去做,这样就导致第2页共8页个人在道德行为上的放纵,滋生出一些社会丑恶现象,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封建迷信、坑蒙拐骗、权钱交易、掺假制假、以次充好、欺行霸市、偷税漏税、不讲信用、欺诈行骗等现象。所以在经济发达物质利益极具诱惑力的的今天,道德约束力的下降成为必然,没有道德约束力,我们将面临极大的危机,社会将混乱不堪。(四)道德教化功能弱化,个人素质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