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的教学魅力——兰州外国语学校听课总结语文教研组2011年11月“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艺术——兰州第十中学听课总结11月12日,2012年兰州市普通中学教学开放周语文课程在兰州市第十中学举行,我们听了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三峡》,感受颇深。第一位老师以对文章的赏析做为切入口,展示了三峡的风光之“绝”和文章的语言之“绝”,几乎所有教学环节都是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有学习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第二位教师对这篇文言文以诵读为切入口,五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读出结构,读出特色,朗读背诵。以读为主的教学符合文言文学习的普遍规律,文从字顺,都从“读”开始。一、何谓“自主、合作、探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途径,而且还是一种学习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科学地反映了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地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流程。因此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活动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自主学习阶段。即对简单易懂的内容,采用自学的方式,通过自主学习的途径去获得二是合作学习阶段。即对有一定难度的内容,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合作学习的途径去获得。三是探究学习阶段。即对难度很大的内容,仅凭学生的确难以解决,则采用探究学习的方式,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共同探究的途径去获得。“自主、合作、探究”适合各门学科、各类课型的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这次听课中,我看到了这种教学模式,并深刻地感受到这种模式下教师角色的转换和教学理念对传统的颠覆。专家谈起教师的教学转型还是颇为感慨。她说,很多老教师教了那么多年的书,都有了自己的套路和风格。准备教案的时候,更多的是想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但现在,则要以学生为主体,想着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哪怕在上课时,尽管说的话没有以前多。与此同时,对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备课时间也要更加的充分,因为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和丰富,你料想不到他们究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自己很可能就会被学生问住了,所以这逼得自己要不断“充电”。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几点做法。第一,传统的授受式教学中,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学生默默接受的听讲,使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接受地位,教师独霸讲堂,控制着一切,使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失去了自主性,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极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1学生个性的持续发展,应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第二,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学习,这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因而自主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就会产生疑惑,有了疑惑不能独自解决,于是就有了交流合作的必要;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和交流,来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合作与交流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第三,要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必须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在一种民主、平等、融洽的气氛中,在教师组织、引导和示范下的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又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也是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总之,这次外出学习让我感受颇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兰州市第十中学的这次教学开放日活动,无疑给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