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天保工程建设的经验与对策杜玉平(XX县区林业发展规划调查队,甘肃平凉744000)1.主要经验10多年来,我市严格按照工程实施方案,认真执行国家和省上有关政策规定,严格落实“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工程管理政策,精心安排部署,加强督查检查,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主要是:1.1深化认识是前提。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是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推进林业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森林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因此,围绕“保护天然林,维护生命线”这一主题,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出动宣传车、设立标志牌、刷写标语、印发传单、会议培训等有效形式,广泛宣传,不断深化干部群众对工程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爱绿、植绿、护绿意识,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为工程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1.2加强领导是关键。天保工程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建设工程,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加强工程建设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市逐级成立了分管市长(县、区长)为组长,林业、人社、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天保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在市县(区)林业局设立办公室,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县(区)与乡(镇、林场),每年都签订目标责任书,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做到了各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为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1.3.严格管护是重点。我们始终把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作为天保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严格森林资源管理。坚决禁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停止木材销售运输、交易,关闭木材经销市场。二是加大森林案件查处力度。林业、公安、政法、监察等部门齐抓共管,开展了严厉打击违法采伐及乱砍盗伐为重点的“天保一号”、“天保二号”等专项活动,先后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720件,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分子,稳定了林第1页共4页区秩序,保护了森林资源。三是完善森林管护责任制,县、乡(镇)林场、村与护林员层层签订了管护责任书,按林班(村)全部划分了责任区,将管护责任落实到了山头地块。1.4创新发展是动力。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利用,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有效途径。我市国有林区不断加强内部改革,减员增效,实行效能化管理,实行岗位聘用制、职务聘任制,管理局机关、林场管理岗位分别压缩26%和37%,管理人员平均压缩25%左右,营造林岗位增加70%左右。根据国有林场主要承担公益林管护的职责,把全市21个国有林场全部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调动了国有林场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了国有林场发展活力。2、存在问题2.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全市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人均有林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分布上看,工程区内森林覆盖率呈东高西低的特点,东部地区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西部庄浪、静宁两县森林覆盖率则较低。林龄、树种结构不合理,中幼林、刺槐纯林所占面积比例较大。3.2森林质量总体不高,功效不强。工程区森林经营管理集约程度不够,林分质量普遍不高,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2立方米/亩。天保工程实施十多年来,工程区中幼龄林面积逐年增加,但由于天保工程初期营造林投资标准低,育林措施跟不上,低质低效林面积比例较大,森林生态功能较差,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林下植被稀疏,郁闭度低,森林生态系统的蓄水保土能力较低。1.3林业产业发展滞后,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贡献低。虽然我市林果业总产值近年来大幅度的提高,林果业已成为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林业所占的比例偏低。由于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林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低。1.4林区生产生活条件差,职工生存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是基础条件较差。国有林场一直处于投资渠道不畅、地第2页共4页方没有纳入规划、行业没有力量建设的境况,基层场站办公、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十分简陋,护林防火等设备严重缺乏,职工就医、行路和子女上学比较困难。3.实施措施3.1.坚持以完善规章制度为手段,实行绩效考评。一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