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之临江仙夜归临皋【宋】苏轼课件•苏轼简介•临江仙夜归临皋的创作背景•临江仙夜归临皋的词意解析•临江仙夜归临皋的艺术特色•临江仙夜归临皋的影响和评价01苏轼简介苏轼的生平1037年出生于眉州眉山,父亲苏洵是著名文人,母亲程氏出身名门,受过严格的上等教育。1056年考中进士,后历任凤翔判官、殿中丞、直史馆等职。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开始了他的贬谪生涯。苏轼的文学成就诗文创作丰富,风格独特,是北宋诗文革新的杰出代表。散文创作上,苏轼的散文风格清新自然,思想深邃,受到后世文学家和读者的广泛赞誉。诗歌创作上,苏轼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词句,也有婉约柔情的诗句。苏轼的政治生涯苏轼在政治上主张改革,强调法治,反对因循守旧。后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政治生涯受到严重打击。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他因与变法派意见不合而被排挤出朝廷。02临江仙夜归临皋的创作背景北宋的政治环境01北宋时期,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皇权,但导致了官僚体制的僵化和腐败。02北宋与辽、西夏签订了一系列和约,使得国家长期处于战争和屈辱的状态,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苏轼的人生境遇苏轼在北宋文坛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诗词作品深受人们喜爱。苏轼在政治上主张改革,但因与当权者政见不合而多次遭贬谪,临江仙夜归临皋就是他被贬官之后所作。临江仙夜归临皋的创作过程苏轼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一天晚上喝醉了酒,回到临皋亭休息,创作出了这首词。词中表达了苏轼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03临江仙夜归临皋的词意解析词的上片解析总结词描绘了词人夜晚回到临皋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江边月夜的静谧与美丽。详细描述上片开篇“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点明了词人夜晚在东坡饮酒,醉后归来,时间已晚。接下来“家童三更犹未睡,相依茅屋月色新”描绘了家童已经入睡,只有新月照耀下的茅屋与之相伴的场景。词的下片解析总结词描写了词人醉酒后与家童的对话,展现了词人的率真与豁达。详细描述下片开篇“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词人对身世的感慨,对名利和世俗的厌倦。接着“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描绘了夜晚风静、波平的江景,词人萌生了驾一叶扁舟隐逸江湖的念头。全词总结总结词全词以景生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超然物外、归隐江湖的人生理想。详细描述整首词以夜晚江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词人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词中流露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苏轼的豁达和超脱。04临江仙夜归临皋的艺术特色词牌名的由来和特点词牌名的由来临江仙这一词牌名最早出现于唐代,源自于唐代教坊曲,后被多位词人采用,逐渐发展成熟。特点临江仙词牌通常为双调,上下阕共六十字,以平韵为主,韵律和谐,语言优美。苏轼的词风特点010203豪放与婉约并存语言质朴自然创新精神苏轼的词风既有豪放的一面,又有婉约的一面,他的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苏轼的词语言质朴自然,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以平实、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具有创新精神,他打破了传统词牌的限制,创作出许多个性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