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行党员分类管理的实践与探索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进入社区的党员数量急剧攀升。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社区党员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社区党员的管理,而为达到社区自管党员成为社区党员的核心和骨干,加强党员管理工作是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另一方面如何格局不同党员的特点,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的长效性,成为社区党建的话题。为此宁海路街道工委结合社区党组织换届,在16个社区党组织二级支部(党小组)的设立作的分类管理尝试,即在各社区设立了荣誉党员支部(小组)、务工人员支部(小组)和正常支部(小组)三类,采取不同管理、活动和考评办法。今年初对这一尝试进行了调研,总体感觉这一改革对加强党员教育,发挥其先进性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党员的分类方法根据党员的实际状况不同,将社区党员分成三类:1、荣誉党员。这部分主要是入党时间较早、党龄较长、年龄较大,身体条件较差的党员,他们党性较强,为党的事业奉献了一生,想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但身体条件不允许。对这一部分党员的确认程序我们采取的是:年龄超过70周岁--本人提出申请--支部党员大会通过。对待这部分党员我们改变工作方法,将党员来参加活动变为党组织上门一对一的过组织生活,对他们的要求也变为“安心休养,加强锻炼,做好自己和家属的工作”。2、务工党员。这一部分包括在工作年龄段(或退休后又在外打工的),在外打工或外地在本地区打工人员。他们的主要精力是忙于生计,希望在单位打工挣钱,想参加社区组织生活但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无法兼顾。对这一部分党员我们的工作方法是建立有效的联系方式,全程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鼓励他们成为单位的先进和骨干。对他们的要求是“就近参加组织生活或采取灵活方式学习,保持与党组织的联系,定期汇报思想,年终参加考评”。3、其他党员。这一部分主要是年龄较轻,身体较好的党员。第1页共3页他们是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在社区发挥自管党员作用的中坚力量。对这一部分党员社区党组织将他们按地域划分为2-3个支部,按月安排集中组织生活。对他们的要求是“承担组织安排的任务,做好社区群众的工作,争取成为社区工作和群众组织的组织者和骨干”。二、党员分类管理的效果1、社区党组织的吸引力增强了。通过实施党员分类管理,各种类型的党员都得到了关心,都有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要求,他们都党组织的活动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关怀。古平岗社区的陈银宝、陈兰珍两位老党员,年龄分别为85岁和80岁,生活需有人照顾,因而投靠女儿,将户口由其他地区迁入本社区,却一直未将组织关系转入,到了2006年6月份两位老人看到党组织每月上门为周围荣誉党员过组织生活非常羡慕,马上到社区了解情况,社区支部向他们做了宣传,告诉他我们这设立了一个荣誉支部,专门是针对年龄在70岁以上,身体行动不便的老同志,每年只需要交纳党费,不一定要到社区参加每一次的组织生活,支部安排党员负责每月上门过组织生活。老人听后非常开心,三天之后就将组织关系转入了本社区,并称这个做法好。2、社区党组织的活动丰富了。通过实施党员分类管理,能够参加日常活动的党员都是身体较好、年纪相对较轻的,针对他们的特点可以提出较高的要求,社区党组织活动的参会率也从20%左右提升到90%以上,活动的方式也从三会一课拓展到参观、交流、服务等各方面。北四卫头社区党总支把那些党性强、作风正、有组织领导能力的党员选拔到社区各组织的领导岗位上来,使之能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建设,在社区工作中“唱主角”、“挑大梁”;要把那些德高望重、办事公道,有宣传鼓动能力的党员安排到法制教育、民事调解等岗位,使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骨干作用;把那些身体好、家庭负担轻,有治保工作经验,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党员安排到社区联防、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后进青年帮教小组工作中去,为稳定秩序,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做出积极的努力;社区党组织在工作上为他们撑腰,在生活上为他们排忧解难,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第2页共3页使之走出家门为社区建设继续发挥“余热”,做贡献。3、社区党员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