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第卷第期年月总第期分析中药注射剂有效性的临床试验设计唐健元’,王海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仪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上海摘要结合目前我国中药注射剂研发现状和已颁布实施的《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本文分别从评价原则、对照药选择及指标设计等角度进行探讨,希望业界重视并加强对此类新药的有效性研究。只有通过良好设计的临床试验,去发现注射给药的优势和特点,才能充分体现以临床治疗需求为导向的新药研发理念。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临床试验设计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一一一‘,一,叮勿,动,访,刀印,理酬,,收稿日期一一修回日期一一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金资助项目《又沁作者简介唐健元一,医学博士,主要从事中药临床药理方法学研究及评价通讯作者唐健元一一苗幻年月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正式颁布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该《技术要求》是在对我国目前中药注射剂研发、生产以及临床应用现状的广泛调研基础上进行深人思考的结晶,它的颁布实施旨在进一步科学规范并提高中药注射剂的研发。为此本文结合该《技术要求》,就中药注射剂新药有效性的临床试验设计探讨如下。关于有效性评价原则根据《技术要求》,“注射给药途径应该是解决口服等其他非注射给药途径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时的剂型选择”,因此中药、天然药注射剂必须具有如下优势一是注射给药途径应优于其他非注射途径二是与已上市的同类注射剂相比具有优势三是如处方中包含有已上市注射剂处方的复方注射剂,应较这些已上市注射剂具有一定优势。因此,中药注射剂新药的有效性评价,除应符合一般新药的有效性评价原则外,还应满足给药途径优势、功能主治优势和或组方优势,即要求就其开发的必要性提供人体研究数据的支持。给药途径优势的研究给药途径优势的研究,就是要求应就同一处方的不同工艺包括注射剂工艺、口服制剂工艺其他非注射途径的制剂工艺、不同途径下的不同制剂进行临床对比研究,当然这种不同给药途径之间的比较,一定是适合各自给药途径的最佳工艺条件下的不同制剂之间的比较。这种优势相对于非注射途径,应体现在量效和时效关系上。功能主治优势的研究这类有效性评估,多采用阳性对照但阳性药的有效性应是建立在与安慰剂比较的基础之上,并且还应体现在该试验条件下选择该药是最恰当的。因此,当已上市同类注射剂缺乏与安慰剂比较的绝对有效性数据时,可以参见前述,同时增加一组安慰剂对照,以提高药物有效性检测的灵敏度。当然,这种治疗优势一定是要体现在目前该治疗领域中,即使采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无法克服或解决的图一些问题上。组方优势的研究这种优势研究,实际上是为证实如的复方注射剂,是否比目前单用已上市的或具有优势同时,这种优势还应体现在的复方注射剂,较十的联合用药,还具有优势。统计学要求中药注射剂临床研究的样本量,同样应符合法规规定的最低病例数要求和生物统计学要求。由于在显示有差异的试验中,差异的发现本身就证明,试验的检测灵敏度,因此,具有生物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有效性试验结果,才能被很好接受。关于有效性指标的考虑首先,《技术要求》提出了“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的给药途径不同于传统剂型,大多数情况下,传统用药经验对注射剂处方组成的配伍及配比的指导作用有限”,因此,《技术要求》开宗明义地强调了,中药注射剂的开发应建立在有充分研究的基础之上,这个基础只可能是临床试验数据而非理论依据,这也隐喻了传统理论对中药注射剂的指导作用有限这层含义。基于目前中医证候研究的现状和中药注射剂的特殊性,在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评价体系中,特别是在病证结合的研究框架下,若采用以中医证候为主的疗效评价模式,实际上对其有效性的支持是有很大局限的川。其次,鉴于对中药注射剂给药途径的必要性认识,在其有效性考察指标的设计中,一定要围绕满足临床治疗需求进行考虑,上市临床价值一定是以患者的获益为基础。因此,在中药注射剂的主要终点指标设计上,应能符合并体现该病的治疗原则,同时应注意对评估、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类错误的控制。如上市前临床研究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