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声导抗测试结果分析_邹剑VIP免费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声导抗测试结果分析_邹剑_第1页
1/3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声导抗测试结果分析_邹剑_第2页
2/3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声导抗测试结果分析_邹剑_第3页
3/3
在6000Hz,用药前与用药后气导听阈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用药前与停药后1月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频率每两组间比较听阈无统计学差异(P>0.05)。2.2ABR检测结果48例双耳均引出ABR,且重复性好,用药前、后及用药后1月的ABR阈值分别为22.6±8.27、22.01±8.49、24.26±6.98dBSPL,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3血Cr、BUN测定表2用药前、后血Cr、BUN检测值(mmolΠL,�x±s)用药时间CrBUN用药前79.56±9.305.31±1.30用药后83.02±8.795.78±1.94用药前、后Cr、BUN无统计学差异(P>0.05)。3讨论实验结果表明,用药前、后纯音听阈改变在6000Hz有统计学差异。与实验动物豚鼠相比,庆大霉素对人耳毒性多发生在6kHz,而豚鼠在2kHz[1],更靠近耳蜗基底部,可见庆大霉素对听神经的毒性作用有频率特异性[2]。关于庆大霉素的耳毒性机制的研究众多,如自由基学说、钙离子学说等。文中结果显示,在短期观察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耳毒性症状,说明在临床常规剂量下听损伤的发生与常规剂量无明显相关,而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这与相关报道观点一致[3]。有文献[4]报道,存在对小剂量庆大霉素敏感的耳毒易感性的遗传因素,并发现庆大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家系成员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基因上特异的突变点。文献表明mtDNA1555突变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毒性的病理实质,是遗传易感性的分子学基础。因此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庆大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用药指征,严禁对易感个体及其母系成员用药。文中三个时段的ABR阈值无显著差异,提示用药5~8天庆大霉素对耳蜗形成的毒性尚未引起ABR的阈移。动物实验表明用药2周后ABR反应阈显著升高,即此时庆大霉素已造成耳蜗明显的功能损害,其耳毒性延迟,并呈渐进性、不可逆性。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毒性发生时间、严重程度与给药方式、剂量、时程密切相关。ABR是反映2~4kHz客观听阈的指标,但不能反映4kHz以上的听阈水平,建议用短声分频率测定ABR阈值。ABR不是反映耳蜗损害的早期指标[5]。动物实验表明,一旦ABR出现变化后,即使停药听力损害仍将继续加重。文献报道庆大霉素主要作用于前庭,其次作用于耳蜗,但实验中出现前庭功能异常的患者很少,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或庆大霉素对耳蜗线粒体的损害明显,或观察的时程不足。文中结果说明庆大霉素耳毒性的早期即有听阈的改变,血尿素氮、肌苷未受影响。有报道此时肾小球、肾小管,特别是近曲小管在光镜下结构尚未改变[5],说明庆大霉素耳毒性发生早于肾毒性,两者相关性不大,因此肾功能的改变作为停药的指征以避免内耳损伤并不可取。庆大霉素的抗生素毒性普遍较大,而疗效-毒性指数狭窄,即增大剂量就意味着可能增加毒性,临床医师要注意控制使用剂量和疗程,合理使用,且应对庆大霉素耳毒性家族史患者禁用。4参考文献1金晓杰,沈香然,周梁,等.单剂量庆大霉素对听神经传导阻滞作用的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9,7:69.2AranJM,ErreJP,GuilhaumeA,etal.Thecomparativeototoxicitiesofgentamicin,tobramycinanddibekacinintheguineapig[J].ActaOto2laryngol(Stockhalm),1982,92(Suppl):390.3陈阳,陈家发,邱建华,等.庆大霉素耳毒性的临床调查[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793.4PrezantTR,AgapianJV,BohlmanMC,etal.MotochondrialribosomalRNAmutationassociatedwithbothantibiotic-inducedandnon-syn2dromicdeafness[J].NatGenet,1993,4:289.5陈斌,赵纪余,周梁.庆大霉素对豚鼠耳肾毒性的相关性实验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0,8:77.(2004-11-22收稿)(本文编辑李翠娥)·研究报告·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声导抗测试结果分析邹剑1王恺1郑芸1【摘要】目的探讨声导抗测试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SOM)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美国GSI-Tympstar型中耳分析仪对28例(55耳)SOM儿童进行声导抗测试,记录其鼓室压、声导纳值、中耳共振频率等,并与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OM儿童中38耳声导纳为0.17±0.07ml,中耳共振频率为468.42±100.28Hz,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38耳中有13耳鼓室压小于-150daPa,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声导抗测试在诊断儿童SOM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声导抗测试结果分析_邹剑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