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儿童低视力的视觉康复高雅孙葆忱【摘要】儿童低视力的视觉康复备受关注。视功能和功能性视力是研究视觉损失的两个重要方面。儿童低视力的早期干预得到神经生物学理论和发育理论的支持,功能性视力的评估是早期干预的关键。儿童低视力的视觉康复主要包括视功能训练、助视器的使用、改善环境及特殊教育。建立完善的低视力服务体系,以实现低视力儿童的视觉康复。【关键词】儿童低视力;视觉康复;视功能;功能性视力;视功能训练作者单位:10000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高雅系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孙葆忱,Email:sunbaoch@public.bta.net.cn为流行病学研究和国际交流的方便,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低视力的定义:一个人较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13、但≥0105时为低视力。随着视觉康复的发展,1992年WHO在泰国曼谷召开了“儿童低视力的处理”会议,提出了低视力的“功能”概念:低视力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和屈光矫正后仍有视功能的损害,其视力为有光感而不足6Π18,或者中心视野半径<10°,但却能够使用或有潜力使用视力去计划或实施某项任务[1]。这个定义的重要性在于它包括了一个功能成分以及对残余视力的利用,而不只是按视力损失的数字标准去衡量什么是低视力,更加强调了一种功能状态。低视力视觉康复是指通过最早期的视功能训练、合适的光学和非光学助视器、改善环境及相应的服务设施,以提高低视力患者的功能性视力,最终提高生活质量。儿童低视力视觉康复的关键是功能性视力的评估和训练。虽然从数字上看低视力儿童只占低视力人口的一小部分[2],但视觉损失对儿童所产生的影响极大。因为视觉与许多功能的获得有关,如认知的发展、空间的意识等,视觉在发育过程中对整个个体的全面发育均起作用[3]。此外,依据“患病年数”低视力儿童患病时间比成年人长得多[4]。因此,低视力领域的专家一致认为,儿童低视力的视觉康复应备受关注。一、视觉损失眼科学界从不同角度对视觉损失进行了研究,视功能和功能性视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5]。(一)视功能(visualfunction)视功能描述的是视觉系统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形觉、光觉、色觉、立体视、视野及视神经传导功能等。大部分视功能检查是为了医疗和诊断的目的而发展起来的,视功能检查通常是在仅有一个参数改变条件下的测量,相对容易得到客观的结果。(二)功能性视力(functionalvision)功能性视力是指为了特殊目的而对视功能的使用,描述的是与视觉相关的活动中人的功能情况[4]。对于人的视觉技巧和视觉使用能力不容易做到精确测量,必须更多地依靠主观的、描述性的评估。功能性视力概念的提出,使人们认识到使用视觉有助于提高低视力人群的视觉效率,这种全新的认识促进了视觉康复的发展。功能性视力的概念对无视觉损失的某些特殊职业也很重要,比如快速球类运动员,他们只有经过不断地进行视觉技巧和视觉使用能力的训练,才能获得敏锐的注意和搜索能力。(三)视功能和功能性视力的联系视功能损害是引起功能性视力降低的直接原因,但他们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因功能性视力可通过训练和相关服务得到提高。Colenbrander[6]认为,如果了解了一个人的视功能情况,可以对功能性视力作出大概的预测,但欲得到个体的判断是不可能的,因为随着适当的康复干预,相同视功能者的视觉使用能力有着相当大的不同。二、儿童低视力的早期干预(一)理论基础儿童在视觉发育的一段时期内,视皮质具有高·814·国际眼科纵览2006年12月第30卷第6期IntRevOphthalmol,December2006,Vol30,No.6度的可塑性,不断巩固的视觉经历对视皮质的发育至关重要。如果在视觉发育时期缺乏视觉体验,视觉能力的形成就会受到阻碍[3]。1.神经生物学理论很多神经生物学理论支持早期干预可以恢复视觉能力的观点。研究显示,通过视觉训练能使正常人产生一种生来不具备的眼球运动—绕矢状轴的旋转运动。运动范围起初较小,但经一定时间的训练,最终可达到20°~30°,受试者还学会了扫视和跟踪性环转。随着训练的增多,可在无任何视反馈的情况下随意作上述运动。这充分证明视觉训练能够提高眼球的运动能力[7]。2.发育理论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也得到发育理论的支持。利用“相互影响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