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亲子共成长教案第一讲失败面前不言弃——家长学校近来,不少青少年因为承受不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挫折,导致自杀、出走,甚至做出违法违纪的事情,这种案例越来越多。最近,某市一小学毕业生不堪择校压力而自杀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映,除了对择校体制的怀疑,很多教育人士感慨,孩子为何脆弱到不堪一击的地步?教育专家认为,孩子之所以被挫折轻易地打倒,主要是因为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挫折,加上遇到的挫折相对而言比较少,缺乏应对挫折的技巧和方法。此外,家长、老师不重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也是导致孩子在挫折面前束手无策的原因之一。如何教育孩子正确地面对挫折,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理想总会对他发生作用的。如果一个人以安逸享乐为生活目的,目光短浅,他就会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一遇到困难,就可能心灰意冷,对生活和事业失去信心。所以我们要帮助和指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观。二、教育孩子坦然面对挫折。有道是:“人间没有不凋谢的花,世上没有不曲折的路。”我们要教育孩子坦然地面对挫折,把挫折看作是前进道路上必经的关口,从而增强心理的韧性。同时指导孩子于调整努力的目标,扬长避短,努力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三、指导孩子稳妥地驾驭环境。指导孩子做好迎接艰难环境的思想准备,立足于在艰难的环境中闯新路,做出成绩。同时要指导孩子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提高警惕,保持强大的自控力,而不能迎合消极庸俗的东西,随波逐流。四、教给孩子战胜挫折的一些具体方法。比如,遇到挫折感到忧虑或紧张时,可以听听音乐,到野外欣赏大自然风光等;可以向父母、同学或朋友诉说,把积郁释放出来;还可以读一些在挫折中奋进的名人故事感悟力量。我们要不断增强孩子的心理免疫力,使孩子健康快乐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五、让孩子经受挫折和失败:作为家长要改变原来的教养态度,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累着,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不要去帮忙,例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裤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解决掉,把他们前进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有的家长总怕孩子受委屈,即使孩子做错事,都不许说孩子的不是,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只听得进赞扬的话,而不能接受批评的坏习惯,在学校一受到老师、同伴的批评,就逃课、逃学,与同伴发生冲突;在家父母稍说不是,就哭闹或赌气拒绝进食,要家长好话说尽才善罢甘休。作为家长,可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缺点,这些缺点自己不知道,但别人很容易发现,只有当别人批评时,自己才知道错在哪里,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并非讨厌自己,而是帮助、爱护自己,让孩子懂得有了缺点并不可怕,改正了就是好孩子,就更受人喜爱。必要的批评能使孩子在悔悟之中锻炼承受力,同时又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六、挫折时不忘鼓励:孩子在遇到挫折时,在精神上常常是最脆弱的,这时父母及时关心和鼓励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孩子会感到孤独无助,会有被遗弃的感觉,甚至自暴自弃。父母及时地安慰、鼓励和帮助孩子,孩子就会抑制和忘却难过,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父母要避免任何消极否定的评价,如“不要再试了,再试也没有用的”、“做不好就别做了”、“怎么这样笨,别人早就做完了”等,这种话只会强化孩子的不自信和失败感,家长不妨采用一些积极肯定的评价既客观地承认了孩子的失败,又看到了孩子的努力,还为孩子提供了继续努力的方向和动力。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赞扬的,自己完全不必害怕失败,从而慢慢学会承受和应付各种困难挫折。七、挫折教育要因材施教:首先,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进行教育,如果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较强,好强、好面子,这一类孩子遇到挫折容易产和沮丧心理,对这类孩子父母不要过多地埋怨、批评,而是点到为止,多加鼓励;较自卑的孩子,本来对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父母切忌过多指责,而要多加安慰,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创造成功的机会,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