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12期(总第204期)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辽宁省财政学会2012年7月25日本期主题:公立医院改革[按]长期以来,公立医院一直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主体,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医疗需求,与此同时,近年来广受社会诟病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主要指向公立医院。2010年2月,卫生部等五部委正式印发《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对公立医院改革做出了明确部署,提出了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改革目标和合理布局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等三个领域、九项任务,并选择16个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是本轮医改的重点之一,也是公认的改革难点,事关医改全局。调整医疗资源分布、促进医疗服务公平性、提高医疗服务绩效,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看病方便,看病便宜,主要依靠公立医院的改革。但公立医院的改革目前还在试点阶段,16个正在进行的城市试点还在摸石头过河。公立医院改革难就难在对改革的方向和方法还缺乏共识,一些关键问题还有待澄清。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是破解新医改的难题,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并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我国公立医院概览公立医院是指政府举办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医院,也就是国营医院,即国家出钱办的医院。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有公立医院14086家,约占医院总数的71%;2009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达17.1亿,大致是医院总诊疗人次的92.4%。——公立医院的分类1.按地域行政区划和行政级别划分。按地域行政区划和行政级别划分的公立医院是目前中国公立医院最广泛存在的形式之一。在中国,按地域行政区划和行政级别划分的公立医院一般分5个等级,一级是社区医院(在农村是村医疗所和乡卫生院),二级是县级的医院(在城市是区医院),三级是市级的医院(在少数民族地区是州医院),四级是在省会城市还有一些省级公立医院,五级是在国家层面还有一些总医院或直属医院。显然,中国公立医院划分首先是按照行政级别,在此基础上又会按照行政区划部署医疗资源。比如,一所比较大的城市仅有一所市级公立医院不够,于是就建立平级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人民医院。2.按归口管理的公立医院划分。在中国的计划经济年代,企业广泛行使社会职能,从而就有了大量归企业所有的公立医院存在。另外,一些系统、部门也办医院,同样延续到今天。诸如电力医院、铁路医院、化工医院、公安医院、武警医院、解放军医院等等都属于归口管理的公立医院。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的医科大学或医科学院都设有附属医院,有的还设有多家附属医院,但这些医院并不是大学的独立资产,也都是财政投资建成的医院,在市一级的归市卫生局领导;在省一级的归省卫生厅领导;在国家一级的归卫生部领导。3.按专业领域划分。在比较大的城市,会有一些专业公立医院存在。在它们当中,有的是建立之初就是这样划分,有的是在历经市场竞争,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后脱颖而出的专业医院。如儿童医院、肿瘤医院、胸科医院、骨科医院、结石医院、肛肠医院、烧伤医院等等,均属专业医院。——公立医院经费投入主体一般来说,按照行政区划分类的公立医院的经费投入主体是本级财政。按照中国《预算法》,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从而公立医院也是五级设立,本级投入。另外,按专业领域划分的公立医院和医科院校的附属医院同样划归本级财政拨款(如市属高校附属医院由财政局拨款;省属高校附属医院由财政厅拨款等等)。至于隶属于大型国有企业系统或某个行业系统的公立医院,在近年来的国企改革中,有的已经转制为地方医院,由同级财政拨付经费,有的已经转制为股份制企业,通过市场自谋生路,但更多的还是留在体制内,主管单位少量拨款,大部分靠从病人身上赚钱来维持。——公立医院性质就总体情况看,无论何种公立医院,其投入主体都是某级财政,行政主管是某级政府部门或大型国企,主要职能是提供某个范围的公共医疗服务,从而其一般性质仍然属于政府事业单位。但实际上,中国公立医院的职能定位比较复杂,既像事业单位,又像企业,其中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