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讲实验:用油膜法测分子的大小微知识1实验目的1.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2.学习间接测量微观量的原理和方法。微知识2实验原理利用油酸的酒精溶液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如图所示),将油酸分子看做球形,测出一定体积油酸溶液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用d=VS计算出油膜的厚度,其中V为一滴油酸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S为油膜面积。这个厚度就近似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微知识3实验器材盛水浅盘、滴管(或注射器)、试剂瓶、坐标纸、玻璃板、痱子粉、油酸酒精溶液、量筒、彩笔。微知识4实验步骤1.用滴管(或注射器)将油酸酒精溶液滴入量筒,数出每毫升油酸酒精溶液的滴数,算出每滴液滴体积的平均值。2.把洗干净的浅盘水平放置,倒入约2cm深的水。用纱网(或粉扑)将适量的痱子粉(或石膏粉)轻轻撒在水面上。3.用滴管(滴管距离水面约1cm)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轻轻滴入水面中央,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下油酸膜的形状。4.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计算轮廓范围内正方形小方格的个数(不足半格的舍去,多于半格的算一个格),估测出油膜的面积,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5.清洗浅盘,擦去玻璃板上的油膜轮廓线,重复做2次至3次实验。微知识5数据处理根据上面记录的数据,完成以下两个表格内容。2微知识6注意事项1.实验前,必须将所有的实验用具擦洗干净。实验时,吸取油酸、酒精和溶液的移液管要分别专用,不能混用,否则会增大实验误差。2.痱子粉和油酸的用量都不可太大,否则不易成功。3.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以小于0.1%为宜,不宜长时间放置。4.浅盘中的水离盘口面的距离应较小,并要水平放置,以便准确地画出薄膜的形状,画线时视线应与板面垂直。5.油酸在水面上形成油膜时先扩散后收缩,要在稳定后再画轮廓。扩散后又收缩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水面受液滴冲击凹陷后又恢复;二是酒精挥发后,油膜回缩。6.滴油酸酒精溶液的滴口应在离水面1cm之内,否则油膜难于形成。7.因为水和油酸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所以要用痱子粉来显示油膜的边界。注意要从盘的中央加痱子粉。由于加粉后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变小,水将粉粒拉开,同时粉粒之间又存在着排斥作用,粉会自动扩散至均匀。这样做,比将粉撒在水面上的实验效果要好;撒痱子粉后,不要再触动盘中的水。8.当重做实验时,水从盘的一侧边缘倒出,在这侧边缘会残留油酸。为防止影响下次实验时油酸的扩散和油膜面积的测量,可用少量酒精清洗,并用脱脂棉擦去,再用清水冲洗,这样可保持盘的清洁。9.本实验只要求估算分子的大小,实验结果数量级符合要求即可。微知识7误差分析1.油酸酒精溶液配制后长时间放置,溶液的浓度容易改变,会给实验带来较大误差。32.利用小格子数计算轮廓面积时,轮廓的不规则性容易带来计算误差。为减小误差,不足半个格子的舍去,多于半个格子的算一个。方格边长的单位越小,计算出的面积越精确。3.测量量筒内溶液增加1mL的滴数时,注意正确的观察方法。4.油膜形状的画线误差。一、思维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实验的原理关系式为d=VS,其中V指一滴油酸溶液的体积,S指油膜的面积。(×)2.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油膜面积时,多于半格的算一个,少于半格舍去。(√)二、对点微练1.(实验原理和操作)“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的简要步骤如下:A.将画有油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数出轮廓内的方格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再根据方格的边长求出油膜的面积SB.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将薄膜的形状描画在玻璃板上C.用浅盘装入约2cm深的水D.用公式d=VS求出薄膜厚度,即油酸分子的大小E.根据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1)上述步骤中有步骤遗漏或步骤不完全,请指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解析(1)①C步骤中,要在水面上均匀地撒上细石膏粉或痱子粉。②实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