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东晋陶渊明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及诗歌创作背景.•2.赏析诗歌内容.•3.体会诗人淡泊宁静的人生志趣和返璞归真的人生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草凄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文学家。出生于没落官宦世家。少年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未得重用。陶渊明到28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社会黑暗纷乱,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极度失望,40岁时,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从彭泽县令职位隐退,终老田园。成为田园诗派开创者。作者简介开创田园诗派辞官归隐私谥自号田园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隐逸诗人题眼归1.从何从何而归“尘网”“樊笼”官场(厌恶不满)比喻2.2.为何为何而归““少无适俗韵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性本爱丘山”““误误””厌恶悔恨2.2.为何为何而归““守拙归园守拙归园田”田”保持自己精神的自由和独立园田3.归向何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白描俭朴空阔清幽安定和谐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白描无尘杂、有余闲、久、复自由、安逸、喜悦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4.归去如何如何归淡泊宁静返璞归真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宁肯饿死不食美国救济粮朱自清作业: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种“逃避主义”,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与不归?真正的人生价值是获得社会认可还是内心富足?请以“陶渊明归隐之我见”为话题写写自己的感悟,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