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艾滋病流行概况及预防控制策略广东省艾滋病防治研究所林鹏2008年10月21日主要内容•流行概况•HIV流行率监测•高危人群行为学监测•问题与挑战•当前我省应采取的预防控制策略全球HIV/AIDS流行概括中国HIV/AIDS流行概括广东省HIV/AIDS流行概括流行概况•1986年:发现首例境外HIV感染者;•1990年:首次从出境归来的本省籍人群检出HIV感染者;•1996年:首次从本省静脉吸毒者检出HIV感染者:•1986~1996年:感染例数虽逐年有所上升,但速度较慢,年平均仅上升10.2%,此后报告感染例数迅速增加:•2005年:由于开展大筛查而达到高峰,年报告数为5223例:•2006年维持平稳,当年报告5180例。流行概况•2007年报告:–HIV感染者4593例,–AIDS病人850例,死亡218例。•2007年底累计报告:–HIV感染者22800例,–AIDS病人2491例,死亡985例。–累计报告现住址为广东省:19506,户籍为广东:10281•2007年全国疫情估计我省到2007年底估计存活的HIV感染者约4.9万。传入期扩散期快速增长期疫情概况广东省累计报告HIV/AIDS户籍分布本市户籍38%本省外市6%其他省1%外省籍24%台港澳和外籍1%不详30%广东省1986-2007年HIV/AIDS疫情报告的性别分布广东省1997-2007年HIV/AIDS疫情报告传播途径分布0246810121416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年检出率HIV梅毒广东省2002-2007年暗娼HIV、梅毒检测情况目前我省HIV/AIDS流行特点•全省共有21个市的110个县(市、区)报告发现HIV感染者,但珠江三角洲地区仍是流行最严重的地区,本省籍感染者中,佛山、广州、江门、深圳、中山和阳江六市共占全省感染者总数的78.6%,但HIV传播正从珠江三角洲向两翼蔓延;•吸毒人群仍是HIV感染的最主要人群,但经性途径感染者逐年增加,女性感染者比例不断增加,母婴传播不断出现。HIV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只有个别通过既往卖血、输血或血液制品感染,近几年无明显变化;•男男同性恋者中的HIV感染情况有待进一步查明。HIV流行率监测•1992年开始建立监测哨点,到2007年全省在21个市共设立:–I类哨点64个;–II类哨点194个;–针对性病门诊就诊者、暗娼和青年学生的综合哨点5个。吸毒者监测•HIV感染率从1996年的0.02%升至2007年的3.87%;•阳性哨点比例从1998的25%(2/8)升至2007年的84%(32/38)•其中有5个检出率在10%以上,最高为阳东的22.8%(13/57),其次为阳江的20.1%(118/586)性病门诊就诊者监测•HIV感染率从1997年的0.03%升至2007年的0.40%;•阳性哨点比例从1998年的10%(1/10)升至2007年的44%(7/16)。•最高为阳江的9.4%(3/32),其次为江门的1.3%(6/477)暗娼监测•1998年首次检出HIV感染者(0.14%),但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感染率;•2007年检出率为0.21%。MSM监测•MSM人群于2006年开始建立哨点,当年检出率为1.3%(6/451)•2007年为2.75%(9/327)•2008年全国调查:18141人–HIV:初筛998人(5.5%);确证阳性975人(4.8%)–梅毒:2061人(11.4%)–HCV:273人(1.5%)•广州:HIV阳性率4.4%•深圳:HIV阳性率7.9%流行率监测情况孕产妇监测•孕产妇的两个点除2002年检出一例HIV感染者外,其他时间还未检出。高危人群行为学监测-吸毒者吸毒行为高危人群行为学监测-暗娼安全套使用广东省1986-2010年HIV累计报告数、估计数和预测数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例数HIV累计报告数估计数预测数10万问题与挑战•基层政府部门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认识不足–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严重性、紧迫性和严峻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艾滋病流行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造成的危害;–没有认识到艾滋病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仍片面认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是卫生部门的事情,未能真正形成多部门积极主动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局面。问题与挑战•宣传教育不够深入–新闻传媒宣传的频率和覆盖面还不够,尤其是省和一些地市级电视台,未能履行免费播放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公益广告;–一些系统和单位没有把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做为自身的职责,没有开展相应的活动;–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