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弘扬溧阳精神,促进溧阳快速和谐发展田杏丽我们常说: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个城市,更需要有自己的精神。人和城市都需要用精神来升华自己的品格,提升自己的形象。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许多城市纷纷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提炼和培育各自的城市精神,这是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也预示着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在内容和层次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一、城市精神的内涵、作用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是在综合凝聚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传统、精神积淀、社会风气、价值观念以及市民素质等诸多因素为基础,是在大发展的实践中培育和提炼出来的。所以城市精神有着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作用。第一城市精神的内涵。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通过市民的行为方式(包括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精神气质、道德素质,以及城市的规章制度、城市风貌所体现出来的共同价值观念和精神特质。城市精神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战略资源。第二城市精神的作用。城市精神对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巨大的灵魂支柱作用、鲜明的旗帜导向作用与不竭的动力源泉作用。城市精神譬如一面旗帜,凝聚着一座城市的思想灵魂,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特色风貌,引领着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一座城市没有精神,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准确的核心理念定位,就没有奋勇争先的精神动力源泉。只有打造出自己的城市精神,才能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使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共谋发展。二、近年来我市在“溧阳精神”鼓舞下所取得的成绩一个城市是需要一个明确的精神指引,为历史自豪,为现实喝采,让人民振奋,为未来鼓劲。我市遵循“植根历史、基于现实、紧跟时代、引领未来”的原则,经过充分的酝酿讨论后确定了即充分展现溧阳人的精神风貌,又符合全市人民共同价值理念的“团结创业,实干兴市”的溧阳精神,使其真正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弘扬“团结创业,实干兴市”的溧阳精神,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工业经济的规模、产品纳税销售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技改投入等主要指标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天目湖工业开发区和昆仑高新技术工业两大开发区的崛起遥相呼应,各镇区工业集中区的建设日新月异,为招商引资、筑巢引凤和全市工业的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而今,全市正紧紧围绕“坚持全民创业,加速两个率先”的新目标;坚持“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提升经济发展环境”,凝心聚力争先抢位,同心协力争光添彩。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正由小康加速向现代化迈进。特别是2007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6亿元,是2002年的2.6倍,年均增长21.1%,人均水平从13003元增加到35000元;财政总收入4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3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5.4%。和30.6%。连年被评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和省财政收入上台阶先进单位,综合实力在全国、全省的位次不断前移。具体表现在:第一现代农业加快发展。2007年,全市高效农业面积超过30万亩。五年累计吸引“三资”26.9亿元开发农业,发展农业企业2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9家、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67个。建立省级农业地方标准15个,建成国家级茶叶和板栗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天目湖品牌农产品影响力日益扩大。粮油生产保持稳定,农机化水平迅速提高。第二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2007年,全市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70亿元,年均增长26.4%,纳税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五年净增146家,预计今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65家,申特集团、上上电缆集团将分别突破100亿元和50亿元。五年累计新增1中国驰名商标2只、中国名牌产品3只、国家免检产品11只。建安业发展迅速,施工年产值突破百亿元。第三现代服务业彰显特色。旅游业发展迅速,天目湖旅游品牌效应日益提高,南山竹海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新增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家,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