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水混凝土施工中的几点通病及解决方法————作者:周春廷、王玉德、张雪弛摘要:本文通过作者在清水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亲身体验,结合前人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在混凝土施工中几点质量通病的防止措施。关键词:清水混凝土一、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标准(1)混凝土结构阳角、阴角线条通顺。(2)几何尺寸准确。(3)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有光泽,颜色一致。(4)无明显接槎痕迹,无蜂窝,麻面,无气泡。二、存在的一些质量通病(1)表面不平整。(2)缺棱掉角。(3)柱根部漏浆、烂根。(4)混凝土表面起皱。(5)混凝土表面存在气泡。(6)混凝土表面颜色不一致,无光泽。(7)混凝土面模板拼缝明显,混凝土错台。(8)预埋件不平,歪斜,内陷。(9)柱、梁线角漏浆、起砂。(10)对拉螺栓孔周围漏浆,起砂。三、针对以上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意见(1)表面不平整。分析原因:a、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挂线用抹子找平压光,而用肉眼观察抄平,造成表面粗糙不平b、模板未支撑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的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c、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的印痕。解决意见:a、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浇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挂线(线应拉紧不能松弛)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b、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的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并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c、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混凝土强度达到1200KN/㎡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2)缺棱掉角。分析原因:a、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b、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承重模板。c、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d、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解决意见:a、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达到1200KN/㎡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b、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整齐,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的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3)柱根部漏浆、烂根。分析原因:a、柱模板底部缝隙过大。b、柱根部的留设的排水、清扫孔洞未封堵牢固。c、柱与柱交接处缝隙漏降。解决意见:a、柱模板支设前,应对柱根部模板支设处用1:2水泥砂浆找平,找平层要用水平尺检查,确保水平平整;柱模板下口全部过手推刨,确保下口方正平直,柱模板底部还要粘贴一道双面海绵胶带(4)混凝土表面起皱的防治与消除原因分析:a、主要是在木线上,PVC板接缝处都要用胶带进行粘贴,因为施工中胶带的起皱造成了混凝土表面起皱。解决意见:a、贴胶带时,尽可能一次到位,严禁撕开重贴,确实需要贴时,须更换胶带,要从一边往另一边赶贴;木线上可适当涂刷万能胶,以增加粘结力,胶带中若存在气泡,用针刺破排出气体。(5)混凝土表面气泡原因分析:a、由于清水混凝土的模板要求较高,模板排水、透气性差,因此混凝土的表面会容易出现气泡。解决意见:a、混凝土应分层浇筑,采用测杆检查分层浇筑高度,如500㎜一层,测杆每隔500㎜刷红蓝标志线,测量时直立在混凝土表面上,以外漏测杆的长度来检验分层厚度。并配备检查,浇筑用照明灯具,分层厚度应满足要求,待第一层混凝土振捣密实,直至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和产生气泡为止,再浇筑第二层混凝土,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混凝土振捣应插点均匀,快插慢拔,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一般振捣时间20s~30s,过短不易捣实和气泡排出,过长可能造成混凝土分层离析现象,致使混凝土表面颜色不一致);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若紧靠模板振捣,则可能将气泡赶至模板边,反而不利于气泡排出,故振动棒应与模板保持150㎜~200㎜左右间隙,利于气泡的排出;b、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