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欧剑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复杂多样,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遵循本文所述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才能够收集到较为完整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提出特异的控制措施。但并不是在每一次现场调查中这些步骤都必须具备,而且开展现场调查的实际步骤也可以不完全按照文中所提及的顺序进行,这些步骤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前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所进行的工作。在事件发生之前,应准备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调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成立现场调查组赴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应该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他卫生专业和管理人员。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和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对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2.核实诊断调查组到现场后,通常先到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了解情况,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对流行做出简单描述。同时,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在调查时,如果疾病是经水或食物传播的,则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如果疾病自然史是未知的或不能做出适当的定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题。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核实诊断可以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及核实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诊断应包括相应信息的收集,尤其是疾病的特征,从而为明确流行自然史提供线索若为不明原因疾病流行,可以把有关病例的资料,按照表1进行整理,以便从中发现线索。1表1某病特征表(共有患者例,起止时间为年月日至年月日)特征有此特征无此特征特征不明死亡%住院%体温≥38℃%体温℃均数或中位数范围A症状或体征%B症状或体征%C症状或体征%Z症状或体征%A发现%B%≥某值均数或中位数范围抗某抗原IgM阳性%病原分离阳性[标本来源]A病原%B病原%3.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要确定某事件是否已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根据卫生部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来进行;也可与已有的疾病监测系统进行比较来确定,当病列数显著超过历史水平时,可做出初步判断。但应分析引起病例数量增多的可能原因如报告制度是否改变、监测系统是否调整、诊断方法和标准是否改变等。对接诊病例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调查是非常必要的,在调查中不仅应询问诊断结果,更应询问病例的症状和体征,这能为获得疾病发生的线索,确定流行的存在提供有力的证据。4.建立病例定义现场调查中的病例定义应包括二个方面的信息:即描述流行病学的信息和患者临床表现的信息,前者包括病例的三间分布(时间、人群、地区分布)的信息,后者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特异性检查和/或非特异性检查)。定义病例时最好运用简单、容易应用和客观的方法。例如,发热、肺炎的X光诊断、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血便或皮疹等。在定义病例时,有或没有实验室检查结果均可接受。现场调查早期建议使用较敏感的病例定义,以便发现尽可能多的病例;调查中期建议使用较特异的病例定义,以便进行病因的研究;调查后期或调查结束后应建立监测用的病例定义,以便进行进一步监测,评估突发事件控制措施的效果在很多情况下,建立一种不确定的、分层次的病例定义是很有好处的,如:确诊病例-可能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在无实验室检测方法或实验室检测方法很难、很贵或有一些病例已被实验室确诊的情况下,这种分层次的病例定义非2常有用。这种分层次的病例定义有以下好处:①对不明原因疾病来说,可以避免武断的病例定义;②分析数据时可使用既敏感又特异的病例定义;③给不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