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附答案)【6】四、教学设计题26.【参考答案】(1)①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积累;②描写中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③用词准确,表达合理。(2)教学重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掌握生动准确地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3)教学过程如下:一、学生自读课文.交待学习方法、任务出示自学提纲:1.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个方面?2.逐段阅读,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写霞光、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二、点名读全文。回忆课文内容1.点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2.课文写了火烧云哪几方面的内容?(板书:霞光、颜色、形状)三、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快速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个方面?(明确: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板书:变化多、变化快)2.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点名读.提问:(1)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只回答出“傍晚时的火烧云”不确切,应根据“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回答出“夏天傍晚时的火烧云”。(2)课文哪里写了火烧云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读出颜色变化多、变化快的词语,知道是通过傍晚阳光透过云层照到人或动物身上呈现出色彩来写的。(3)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霞光的变化多、变化快。不强求一致,符合要求即可。(板书:五光十色、变化异常)(4)有感情地指导朗读。语气要轻快活泼。3.总结学习方法,指导自学交流第二段课文提问:我们是怎样学习“霞光”一段的?先读文,再勾划重点词句,用一个词概括,最后朗读,进一步体会。运用学习第一段课文的方法,学习写“颜色变化”部分内容。学习时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解决重点、难点。课文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先讲了什么?(先讲火烧云从西烧到东,“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强调了天空一片红艳。)出示句子、推敲词语:“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里的“烧”可以换成什么字?比较一下为什么在这里用“烧”字?可以用“红”字代替,但用“烧”字更为准确。原因:(1)与文题照应;(2)“烧”字表动态,给人以动感,而“红”字则不能;(3)如果用“红”和“红彤彤”重复;(4)和后面“着了火”呼应。有感情地朗读,仔细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接着写了什么?(再讲了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学生通过对“这地方的火烧云……一会儿……一会儿……”等句子的理解以及对重点表示颜色词语的推敲,知道准确地写出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最后讲了什么?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色彩斑斓,变幻莫测)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语调的轻快流畅。4.引导学生领悟写“形状”变化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作者把火烧云想象成各种动物,先写它出现,再写样子,最后写它变模糊了,看不到了。)引读:(边引读边投影演示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师:一会儿.天空出现——生:一匹马。师:马的样子——生:……写狗和狮子的段也如此引读,读中体会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5.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恍恍惚惚”以及“恍恍惚惚”的原因,体会作者写出的逼真的观察火烧云时的真实感受。能用一个词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无比。6.总结、扩展。(1)点名读全文,谈学完课文的总体收获。(2)背诵课文。(3)学习作者写法,写一种自然景色。27.【参考答案】(1)数感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充分结合现实情境开展教学。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出示不同商品的价签,2.50元和8.00元各表示多少钱?2.50元和2.5元有什么关系?8.00元和8元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熟悉的购物场景,很自然地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