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postoperativeinflammatorysmallbowelobstruction,EPISBOCompanyLogo鉴别诊断4临床特点1诊断3治疗5预防6发病机制2CompanyLogo概念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属于术后早期肠梗阻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约占20%。2)其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与其他类型不同。3)一般发生在术后1-3周内,系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CompanyLogo临床特点常见病例:多见于腹部手术范围广、创伤重、手术时间长、腹腔污染严重、腹腔炎症严重等病例。临床表现:1)发生于术后3周内,有肠功能恢复假象,即:术后有少量排气或排便,但进食后出现肠梗阻。2)症状: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腹痛相对较轻。3)体征:(视)无肠型或蠕动波,腹胀膨隆不明显(触)腹部质韧,无肠襻或包块,全腹或局部有压痛,压痛以切口下方和脐周多见;(叩)多为实音;(听)肠鸣音减弱,无金属音或气过水声。CompanyLogo辅助检查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大多升高,但不显著。5)X线摄片:发现小肠多处多个液气平面,并有肠腔内积液的现象,可排除机械性扩张梗阻表现。6)B超:肠壁水肿增厚,肠腔不扩张。7)腹部CT扫描:肠壁水肿增厚,肠管间渗出,肠管粘连成团征象。CompanyLogo发病机制机械性与动力性并存的肠梗阻,即术后炎性肠梗阻机械性与动力性并存的肠梗阻,即术后炎性肠梗阻机械性与动力性并存的肠梗阻,即术后炎性肠梗阻机械性与动力性并存的肠梗阻,即术后炎性肠梗阻炎性渗出致肠管间广泛粘连;炎性介质致肠道交感神经兴奋,迷走反射抑制手术创伤手术创伤营养不良营养不良腹膜炎腹膜炎异物刺激异物刺激CompanyLogo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1.近期腹部手术史,术后早期,肠蠕动曾一度恢复。2.有明显肠梗阻表现,症状以腹胀为主。3.查体发现腹部质地坚韧,肠鸣音减弱。4.X线摄片有多个液平面及肠腔内积液、积气。5.腹部CT扫描可见肠壁水肿增厚,肠袢成团,没有高度扩张的肠管,肠管无造影剂。6.排除机械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CompanyLogo鉴别诊断机械性肠梗阻:常有肠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肠套叠等原因引起。血运性肠梗阻:常见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术后卧床及应用止血药物,有血栓形成导致血运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常有电解质紊乱。CompanyLogo治疗治疗原则:不应一味强调早期手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出现表明肠粘连及炎症正处于较严重的阶段。手术难度大难确定梗阻部位手术易致肠管损伤手术范围大CompanyLogo治疗(1)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直至肛门恢复排气排便,腹痛、腹胀缓解。(2)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3)禁食期间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要尽量维持到患者能够耐受半量以上肠内营养或能够正常进食后才逐渐停用)(4)适当地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以促进肠道炎症及水肿的消退。(采用短期、早期应用地塞米松,一般为地塞米松5mg静注,1次/8h,一般使用1周以内)CompanyLogo(5)合理使用生长抑素。(6)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防治感染。(7)在肠蠕动恢复阶段还可应用肠动力药以促进梗阻肠道运动功能的恢复。疗程缩短生长抑素可减少50%以上消化液分泌减轻肠内潴留利于肠壁水肿消退及血液循环和动力恢复维护肠黏膜的完整性治疗CompanyLogo治疗中医将其辨证为脾胃气虚,肠腑不通,瘀血内停。方用:生大黄、火麻仁、郁李仁、太子参、生地、炒白术、升麻、枳壳、大腹皮、当归,煎汤自胃管注入,闭管1h,每日2次。共奏补气活血润肠通便功效,并可明显减轻肠壁水肿,恢复肠道功能,促进梗阻缓解。CompanyLogo治愈标准1.肛门恢复每日排气排便;2.24h鼻胃管引流液少于400ml,不含胆汁(此时可拔除胃管);3.停用生长抑素后症状没有反弹;4.肠鸣音恢复;5.腹部柔软,坚韧感消失;6.恢复饮食后梗阻症状不再出现。CompanyLogo预防(1)积极治疗原发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尽可能选用术后能早期恢复胃肠功能的麻醉方法。(2)术者在进入腹腔前应彻底洗手,以减少一切异物及滑石粉之类物带入腹腔。手术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清洗其中的细胞因子、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