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社交恐惧症的矫正一、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系统脱敏疗法是一种通过实验研究获得的行为矫正的方法,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一般采用该方法对儿童的社交恐惧症进行矫治。儿童社交恐惧症是指儿童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达到异常程度。二、案例分析我朋友的一个小表弟,因为父母在外工作太忙,将2岁多的儿子送回老家让老人抚养,半年之后将其接回身边,期间与其他儿童交往甚少。孩子回去后,不愿出去和同龄幼儿玩耍,宁愿呆在家里听父母讲故事或者自己画画、看动画片。如果强行带他出去和其他幼儿交往,他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情绪,甚至哭闹着反对。不主动给别人打招呼,在路上遇到其他幼儿时表现为退让回避。其他儿童抢其玩具时不知所措,往往任人抢去而没有任何反抗行为。早上去幼儿园时,从不跟老师打招呼;吃早餐时,想再添加馒头但是不敢主动向老师要求,只有当老师询问其是否需要时才点头答应。幼儿集体活动时表现被动,从不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基本不和其他幼儿交流。在童年早期,当儿童遇到陌生的或具有社会性威胁的情景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担心、害怕或焦虑。但是,儿童如果表现对陌生人(针对成人或小伙伴,或两者兼有)的持久或反复的害怕或回避,这种害怕的程度超出了儿童的年龄所应有的正常界限但能正常和有选择地依恋父母或其他熟人),发生时年龄不满6岁,并伴有社会功能受损,而且不是某种更广泛的情绪障碍的组成部分,即可诊断为儿童社交恐惧症。导致表弟社交恐惧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从2岁半到3岁多这几个月之间,小表弟严重缺乏与其他同龄儿童交往的机会,导致社交能力不足,产生社交挫折感,引起社交中的负面情绪。久而久之,就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从而对社会交往活动产生恐惧感。三、矫正过程(一)确立恐惧等级1.与小表弟协商,尽量找出所有使其感到恐惧或焦虑的事件,并列出对每一事件他感到恐惧或焦虑的主观程度,这种主观程度可用主观感觉尺度来度量。这种尺度为0~100,一般分为10个等级,单位为sud。2、与小表弟共同商讨,将表弟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见表1。表1表弟恐怖或焦虑事件排序表序列事件恐惧程度(sud)1在父母的陪同下远远地看见其他同龄儿童注:因表弟年龄较小,无法主动报告恐惧数值(sub),故并未列出,只是把表弟认为恐怖的事件按照他认为的从轻微到严重的程度进行排列。2在父母的陪同下在同龄儿童附近3在父母的陪同下与同龄儿童说话4父母的陪同下与同龄儿童一起做游戏5在父母的陪同下与同龄儿童发生矛盾6独自与同龄儿童交往(二)放松训练考虑到小表弟的年龄因素,父母并未刻意教授表弟放松训练的技巧,而是不断用缓和的语言和长期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因为你是我们的孩子,所以我们是最爱你的。”帮助孩子强化这样的心理:不管他怎么做,也不管他做了什么,我们的对他的爱始终不会改变。通过这种言语强化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时无刻的关怀和爱护,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最终达到让孩子觉得只要父母在身边,恐惧就会降低,也就自然达到放松了。而且在矫正过程中,只要孩子的行为有了一点改变,父母就及时进行阳性强化(表扬、鼓励或物质奖励),不断加强孩子行为的改变。(三)让表弟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1.在父母的陪同下远远地看见其他同龄儿童矫正时间主要安排在每天晚饭过后。父母每天晚上以散步或买东西为借口,带孩子到其他同龄儿童喜爱去的场所,当远远地看见其他儿童时,孩子立刻表现出紧张,紧紧抓住父母的手,其他儿童过来邀请表弟一起去游戏时,表弟不予答复。父母就代替孩子婉言谢绝其他儿童的邀请。表弟要求离开此处,父母以请小表弟在此处吃东西或讲故事为由挽留。由于表弟对父母已经形成较强的安全感,故可以比较紧张地停留在此处和父母一起吃东西或听父母讲故事。大约15天后,孩子已经可以在远离其他儿童的地方轻松地与父母游戏了。2.在父母的陪同下在同龄儿童附近当第一阶段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