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的精髓及其启示南林老枪主要内容•一、大革命失败与井冈山的斗争•二、长征的主要军事和政治斗争•三、井冈山精神与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及其启示一、大革命失败与井冈山的斗争•(一)救国图存的斗争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民族的危亡命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的斗争和实践:——底层民众的斗争;——统治阶级的变革;——有志有志之士的革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二)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大革命运动的高涨•——中共三大与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东征北伐与工农革命运动的高涨•——党在大革命运动中发展壮大•(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阶级矛盾的深化•——共产国际和中共领导人的妥协退让•——国民党“分共”、“清共”的图谋与大革命的失败•从全国来说,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有32万多人被杀害,其中共产党人有2.6万多人;党员人数由大革命高潮时的5.8万人锐减至1万多人。•据中共湖北省委1928年5月给中共中央的报告说:1927年8月至1928年春,全省党员、群众被杀害的达3.8万多人,党员人数由大革命高潮时的1.7万人锐减至2000余人。•广东省在1927年“四一五”反革命事变期间,仅在广州市被捕的就有2100多人,其中共产党员600多人,被秘密枪杀的有100多人,包括萧楚女、熊雄等党的著名活动家。•(四)井冈山的斗争与土地革命战争的深化•1、武装起义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正式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中国共产党人在湘、赣、粤、鄂、豫、皖、闽、浙、陕等地纷纷举行武装起义,组织工农武装,走上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27年10月,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府,建立地方武装,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湘赣边界井冈山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相继开辟了湘鄂西、鄂豫皖、赣西南、闽粤赣(闽西)、海陆丰、湘鄂赣、赣东北(闽浙赣)、鄂豫皖、左右江、琼崖、川陕等,11块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其他红军部队。•——开始一条“武装割据”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2、土地革命:分田、查田运动•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分田运动:•县、区、乡各级都建立了土地委员会。•——调查土地和人口,划分阶级;•——发动群众清理地主财产,焚毁田契、债约和帐簿,把牲畜、房屋分给贫雇家,现金和金银器交公。•——丈量土地,进行分配,公开宣布分配方案,插标定界,标签上写明田主、丘名、地名和面积。•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家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土地革命生活上得到保证。•查田运动:•——是一个剧烈的残酷的阶级斗争,是当时革命根据地内在分配土地后进行的一种群众运动,目的是清查漏划的地主、富农,按照当时的土地法没收和分配他们的土地、财产。•查田运动主要通过讲阶级,通过阶级,没收分配,及对工会、贫农团的正确领导等来完成。•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仅半年之内,参加红军的翻身农民达3万多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黄安七里坪的一个招兵站,一天就招收800名农民入伍。•查田运动由于受王明“左”倾阶级路线的影响,仍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地主生活无出路,更加反动,富农不满情绪增加,特别是有个别地方把一些中农转为富农,加以打击,扩大了阶级对立面,不利于最大限度地孤立打击敌人,给党的革命事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3、井冈山的反“会剿”、反“围剿”斗争•——从1928年到1929年国民党及其军队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三次军事“会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