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医院评审应知应会手册第二章医疗安全•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1)我院门诊患者的唯一标识是就诊卡,使用就诊卡可获得准确的患者信息;门急诊病人使用姓名、就诊卡号核对患者身份。•(2)我院住院患者的唯一标识是住院号,使用住院号可以获得准确的患者信息。我院还对住院患者施行唯一腕带标识,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我院住院患者必须佩戴身份识别腕带,如有损坏或遗失需补戴,确保腕带佩戴完好。腕带上的患者信息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过敏史及血型。•(3)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各种操作、治疗、护理、检查及转运前,必须认真核对患者身份,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方式核对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间号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4)患者在科室间的转入、转出,除了要核对患者身份还要认真填写《转科患者交接记录单》。尤其急诊科、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等包括对于由于疾病(严重创伤、精神病等)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氏。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5)我院病人转接要点:•①转科前先请相关科室会诊同意,转运前确认医嘱,评估病情;转科前需告知病人及家属转科的目的和签字同意。•②交接病人首先要确认病人身份;接收科室医务人员在接收病人时作好身份识别(病人姓名和床位号、腕带标识)和登记工作。•③做好病情、治疗、护理等交接;住院2天(含2天)以上转科者,转出科须写主治医师查房记录;3天(含3天),转出科须写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④转运交接单(本)填写完整。•(6)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志(药物过敏需在腕带与床头卡上注明,传染病需在床头悬挂隔离标识)。•(7)在实施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时使用腕带作为核对患者身份的辨识工具。对语种不同或语言交流障碍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辨识工具。•2、严格执行医嘱•A医生:•(1)新入院病人、转科、手术后病人的医嘱应在病人到达病房后尽快开出,急诊病人、危重病人一般要求在30分钟内开出。•(2)下达医嘱的时间要精确到分,特殊情况需要对医嘱进行补充说明的,医生要在“医嘱说明栏”中注明,如静滴每分钟的滴数或毫升数。•(3)医生开出医嘱后要自查一遍,确认无错误、遗漏、重复,且保证医嘱能被他人清晰理解。•B护士:•(1)护士应及时处理执行医嘱,做到双人核对,不得擅自更改或取消医嘱。•(2)对明显违反诊疗常规的错误医嘱及遗漏的医嘱,护士有责任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更改。对可疑医嘱,必须查清确认后方可执行。•(3)医嘱处理遵循先临时后长期的原则。按照:“阅读核对——确认——生成——执行”处理医嘱,临时医嘱需签名及记录执行时间。•(4)因某些特殊原因使一些医嘱无法执行时(如患者拒绝执行、临时离开医院等),要及时向主管医生报告,并在护理记录单中记录,必要时要向接班护士交班。•(5)护士根据医生的医嘱对病人进行处理,没有医生的医嘱,护士不得给病人进行处理。但在抢救病人生命的紧急情况下,护士有权根据心肺复苏抢救程序等护理规范对病人进行紧急处置,并及时报告医生。•C口头医嘱处理流程:•使用范围:只有在抢救、手术等紧急情况下医生可以下达口头医嘱,其中在某些特殊紧急情况下,当医生不能够立即到达现场而又需要立即处理时,可以使用电话医嘱,其他情况下不准使用口头医嘱。•流程: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接收口头医嘱护士予以记录,并即刻复诵医嘱内容,开立医嘱医生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下达口头医嘱的医生应在6小时内补开口头医嘱,在特别紧急且人手紧张的情况下,护士记录口头医嘱会影响到病人抢救时,可先按要求下达口头医嘱,保留好所有药物安瓿,事后补记医嘱内容。•(3)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该怎么做?•①护士有条件者记录口头医嘱,即刻复读或复述;•②双人核查执行;•③患者处执行医嘱时再次向医生确认。•3、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检查•(1)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巡回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