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研究简介主要内容一、生药学及中药学相关概念二、生药学的起源与发展三、生药学的研究方法四、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一、生药学及中药学相关概念中药:是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成方制剂)。生药:来源于动物、植物、矿物的新鲜品或经过简单的加工,直接用于医疗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的天然药物。中药材:既指中医处方用药,又包括生产中成药或提取有效成分的原料药。草药:是指草医用药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中草药:即“中药+草药”,即一些疗效较好的草药逐渐被中医采用或作药材收购,就将中药和草药合称为中草药。说明生药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名词,20世纪30年代从国外引入中国。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生药主要是指中药材。一般来说,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成方制剂;中药材来源于动物、植物或矿物;而生药除包括极大多数为历代本草所收载的药物外,尚包括本草未收载、中医不常用而为西医所用的药物,此外国外生药一般不包括矿物药。中药学广义的作为一个学科,包括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以及中医学理论和药性、药效等相关知识。狭义的作为一门课程,主要研究中药的配伍、禁忌,介绍具体药物的来源、药性、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等。生药学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中医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和技术来研究生药(中药材)的名称、来源、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医疗用途及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内容的学科。这也是生药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生药学是药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学科,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二、生药学的起源与发展生药学发展的三个时期1.传统本草学时期(2000多年前~19世纪中叶)Theperiodoftraditionalherbalogy研究内容:以医疗效用为主,兼及生药和药用动、植物的名称、产地、形态和感官鉴别的特征等。研究手段:主要是凭感官和实践经验。2.近代商品生药学时期(19世纪中叶~1930年)Theperiodofearlymoderncommercialpharmacognosy研究内容:商品生药的来源(生物的和地理的),鉴定商品生药的真伪和优劣。研究手段:主要是形态学(包括宏观和微观)和化学的方法。3.现代生药学新时期(1930年以后)Theperiodofmodernpharmacognosy研究内容:包括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等。研究手段: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三、生药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指生药的质量评价方法学。包括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一)真实性鉴别生药的真实性鉴别是指依据该生药的性状、显微、理化等特征,鉴别其植(动)物学名。主要方法:1、性状鉴别是运用人体的感官看(look)、摸(touch)、闻(smell)、尝(taste)及水试(testbywater)、火试(testbyflame)等直观的方法,以生药的性状,包括形态(form)、大小(size)、色泽(colour)、表面(surface)、质地(texture)、断面(fracture)、气味(odourandtaste)等特征作为依据而进行鉴别的方法。“看”(Look)仔细观察生药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及断面等,并以一些简单的术语来形容,例如观察根类外形时,常用头(根、根茎的上端)、芦(根端短缩的根茎)、身(主根部分)、梢(根下部或支根)、须(须根或小根)、纹、皱、槽、沟、连珠(根、根茎膨大部分成连珠状)等描述。观察断面特征或饮片时,常用心(中心部)、菊花纹、车轮纹、云纹、网纹(均指断面呈现的各种纹形)、朱砂点(指红色油室)、粉尘(指淀粉)、霜(指析出的结晶)等词形容。“摸”(Touch)用手触摸生药,以判断生药的质地及折断现象,通常用硬软、结松、轻重、韧脆、弹柔以及粉质、角质、油润、绵性、柴性、粘性等词来形容。“嗅”(Smell)直接嗅闻完整的生药,或于剥碎、搓揉、折断时所能闻到的气感。“尝”(Taste)用舌尖接触生药表面,或取少量生药入口咀嚼,描述能感觉到的味感(剧毒药尝味要小心,尝后立即吐出并漱口)。传统经验鉴别:党参皮松肉紧有“狮子盘头”松贝形似“怀中抱月”海马外形“马头蛇尾瓦棱身”野山参则为“雁脖芦、圆肩膀、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