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牙周病的双向关系综述【摘要】糖尿病在发达国家已被列为第三大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近年来也呈迅速增长之势[1][1],国内外学者对糖尿病和牙周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2],众多研究表明糖尿病与牙周炎可能存在双向关系,互为高危因素。【关键词】糖尿病;牙周病;双向关系牙周病属于一种口腔常见病以及多发病,其对心血管病以及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会造成一定影响与危害[3][3],是影响血糖控制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是一种基于遗传与环境的人体慢性代谢与血管综合征,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牙周病被称为糖尿病的第6大并发症[4][4];糖尿病与牙周病具有双向影响的作用。本文以糖尿病与牙周病各自的病因及今年来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予以综述。1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主要有两类糖尿病,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分别在所有病历中占5~10%和80%。1型糖尿病在遗传易感性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多见[5][5]。相对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较为复杂,形成时间较长,主要是由胰岛素抵抗引起的。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有程序性ß细胞衰竭的特征,细胞凋亡是最主要的细胞死亡形式。1.1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症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1.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存在免疫疾病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环胰岛素B细胞。2牙周病的病因[6][6]牙周病(periodontaldisease,PD)是牙周支持组织慢性感染性疾病,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高达90%,为我国成年人牙齿丧失的首位原因[7][7]。2.1细菌侵袭首先是口腔卫生不佳,细菌侵入口腔组织,导致组织表面损伤,牙龈发炎,引起牙周组织破坏。2.2体内繁殖唾液温度、粘稠度等因素给细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2.3抑制或躲避宿主防御功能是否发病取决于细菌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细菌战胜机体导致炎症。2.4损害机体牙周组织各种酶、毒素及代谢产物可直接刺激牙周组织,造成牙周组织损伤。2.5全身因素遗传、吸烟、糖尿病、骨质疏松、精神压力等都是发病因素。3糖尿病与牙周病的双向关系糖尿病是与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因素有关的、患病率极高的一种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牙周病(periodontaldisease)是指发生在牙齿周围组织的疾病,主要有牙龈炎和牙周炎两类。牙龈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牙龈组织,牙周炎的病变同时侵犯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8][8]。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糖尿病和牙周病的相关性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群中,牙周病的患病率很高,反之,在牙周病患者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也很高[9][9]。3.1糖尿病对牙周病的影响牙龈炎是很常见的一种牙齿疾病,糖尿病患者中牙龈炎高发,多见于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这与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使口腔免疫力下降以及糖尿病患者牙齿周围易沉积大量的牙石,使牙龈出现红肿、出血等有关。很多人会觉得老年人出现牙齿松动、牙齿脱落是很正常的,但是这也有可能是糖尿病造成的,尤其是当年轻人出现牙齿松动时。糖尿病会造成牙齿松动,是由于高血糖可以使患者牙齿边缘出现肉芽肿以及牙周袋形成,牙周袋内可能会积脓,时间久了会造成牙槽骨吸收,从而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的龈沟,是牙周炎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证明,糖尿病所致的高血糖使细胞外液容易扩张,形成一种高滤过状态,引起牙周组织及外周细胞毛细血管的持续性扩张,造成毛细管壁通透性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