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我国公众急救意识VIP免费

浅谈我国公众急救意识_第1页
1/5
浅谈我国公众急救意识_第2页
2/5
浅谈我国公众急救意识_第3页
3/5
浅谈我国目前急救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应对策摘要今年9月12日是“世界急救日”。公共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安全。对于猝死、溺水等意外事故,在专业急救力量到达前,社会急救和公众自救、互救等及时有效的救援,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然而,我国公众的急救意识缺乏,急救技能严重不足,建立健全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尽快提高全民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已刻不容缓。关键词:公众;急救知识;医疗急救体系;普及。正文前言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情况对降低突发事件和灾难发生时的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我国近年来在急救知识普及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急救知识的普及使公众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现场自救和互救,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公民的急救水平甚至是衡量城市生活水准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时间就是生命!世界公认的“黄金抢救时间”是意外发生后的前4分钟!当心肌梗塞、溺水、触电等各种意外发生时,根据目前城市交通情况,120很难在10分钟内赶到,因此,作为“第一目击者”的公众,在第一时间进行施救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突发事件的“第一目击者”和“在场者”,大多是普通群众,没有急救知识,往往只能干着急,有时甚至会好心办坏事。可见,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已经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迫切需要。主题据今年3月21日一则新闻报道,中国游客在美国圣地亚哥海洋公园游玩时,遇到一个美国游客突发心跳骤停,有意思的是竟然是一位中国游客对其立即实施救护,一个人坚持胸外按压约10多分钟,等到除颤仪到位后成功将其复苏!而我国全国每年因心脏性猝死人数达54万人,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不足1%,而国外成功率达30%以上。这无疑是对我国急救知识普情况幽默地讽刺。1、普及急救知识的意义:大量医学统计调查发现,如果在心跳停止4min内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为50%,如果在心跳停止后8min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下降为10%,如果在心跳停止后10min才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可能性仅为1%。因而“4min”被称为救命的“黄金时间”。急救强调的是速度,而通常情况下救护车接报到赶抵现场平均约需10min,这正是心搏骤停、人工复跳的“黄金时间”。但由于我国部分公众急救意识较差,对自已能否正确运用急救知识缺乏自信,害怕承担后果,缺乏救死扶伤的精神和责任感,急救意识的淡漠让很多生命贻误了宝贵的抢救时机。大多数人除了消极等待急救医生的到来而别无他法,而部分人不了解急救知识和技能,在意外事件中因为搬运不当等导致伤者“第二次伤害”。所以急救知识的普及是很有必要的。2、我国目前急救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应对策:(1)缺乏完善的急救普及培训体系。去年2月17日,一位女白领突然晕倒在深圳地铁的通道里,在120急救车到来之前的50分钟内,竟然没有任何人对她采取有效急救措施,120到达现场时患者已经死亡;去年9月24日,深圳宝安区再发悲剧,一位年轻的妈妈在房间玩手机,1岁大的女儿在厕所玩水时不慎栽进水桶昏迷,之后妈妈抱着孩子奔跑呼救,却没有人能为孩子做心肺复苏,结果孩子不幸离世。北京首都机场8月16日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解放军301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张永刚在机场因心脏骤停死亡,而首都机场安装的救命神器AED(自助体外心脏除颤器)竟成了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首都机场航站楼2006年起就配备了AED,到2012年,3个航站楼共配备了76台。但时至今日,还没有听说有人利用这些设备成功抢救病人的案例。急救是知识,更是技能,光从网上看资料还不够,必须进行实践操作。这就好比学开车、游泳和滑冰,看似容易,但不实践、不练习还是不能很好掌握。其次,改善急救知识的宣传途径是很重要的,有学者支持要把急救知识融入学前教育,把急救知识列入义务教育,把急救知识纳入岗前培训来加大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重视程度。再者,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内应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受过专业急救培训的人员,国外通常是10%,以确保在意外事件发生时有足够的现场救援人员。“应在重点人群和行业中开展救护培训,比如教师、警察、司机、导游等,争取让他们全员接受急救培训。在国外和我国香港特区,急救知识普及...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谈我国公众急救意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