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公朴传》有感丁云杰读《李敖评传》有感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李敖是一座孤峰。作者在此书封面如是写到。最早接触到李敖,是因为室友。见他整日捧着《李敖大全集》手不释卷,于是我便萌发好奇之心,猜想李敖究竟是何许人物。于是我百度了李敖,他头衔众多,是自由主义大师、历史学家、作家等等。他出生于1935年,无论是西方学者还是东方学者,对他评价极高,争议也颇多,愈发触动了我极强的好奇心赶快去先睹为快。在看完李敖在北大、清华、复旦三所大学的演讲之后,我对李敖有了一个感性认识。他给我的感觉是幽默、睿智、学识渊博、极其富有激情。我想大多数接触过李敖或李敖文章的人都有一个共鸣,那就是他敢讲真话,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李敖14岁便跟随父亲从大陆来到台湾,2005年的“神州文化之旅”,是他阔别大陆56年之后再度返乡。那时的李敖,心情是激动、是担心。激动是因为终于能回到大陆看看那个令他日思夜想的地方,担心是因为多年的梦就要破碎,殊不知自己心中早已构建了一个大陆的模样。最终,李敖还是来到了北京大学。演讲第一句话便是“大家终于看到我了”,台下一片哗然。每一次演讲到触动心灵或是滑稽幽默之处,掌声总能响上十几秒。我深深地被他演讲中所折射出的博学、幽默、快言快语、正义、勇敢所动容。相信很多人在没见到李敖之前都有所担心,担心他是不是也像文章里那个“争强好斗、创古今中外告人无数、骂人无数历史”的李敖,直到见到他本人,大家心里的忧虑烟消云散。李敖是那样的有礼貌,纷纷招手与大家打招呼,友好示意。这学期,一次偶然,我在图书馆卷帙浩繁的藏书中发现《李敖评传》,于是果断借阅,闲暇时便阅读翻看。《李敖评传》分上下集,共七百多页,终于在一周多的时间内看完。每每读到与之共鸣之处,总忍不住停顿一下,感慨李敖怎么那么有激情、学识那般渊博是我花毕生精力也所不能及的。李敖曾第1页共2页因国民党的迫害、因官司败诉四次入狱,感觉天都快塌下来,极度悲伤过,最长的一次牢狱长达六年之多,但他能乐观面对,把坐牢当成是一种享受,从此与世隔绝,社会的纷纷扰扰不再与他有半点关系。然后在狱中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全用来看书。李敖回忆说,坐牢结束之后,装了整整一卡车的书带走。等身著作,学贯中西,通晓古今,以及每一场演讲、每一篇文章中的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出处便在于他的勤学努力、时不我待。与其说读《李敖评传》这本书,不如说感悟李敖精神。“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独、大无畏,作为此生的信仰和追求。“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上骂我吹牛的人,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的自信自诩,正应了他“我深信一种强者的哲学,我拒绝做弱者”的斗士精神,这与那些“光说不做、在其位不谋其职、不顾民生疾苦、阿谀奉承的下流之风势不两立。为正义上公堂、为真理拆殿堂、为烂党布灵堂、为一言九鼎建一言堂,李敖身体力行太多,时代的发展永远需要这种精神长驻。英雄不问出处。以李敖精神自励,我希望做一个年轻气盛的有良知有血性的年轻人。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