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颠》有感读传道书有感整个诗歌智慧书充满着人们对上帝、天地万物、人、魔鬼等诸多事物的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感性,以至于回归于对上帝的认识,所凝聚而成的人生经验精华。整个传道书从一章二节开始,到最后十二章八节同样提出一个信息,就是虚空,似乎贯穿整个传道书,因此人们很容易就把“虚空”当成是传道书的主题,其实不然,传道书是所罗门的忏悔录,是将所罗门终其一生所有的经验,所罗门是太平王,他的一生刚开始在没有一点经历之时,就蒙上帝祝福有聪明智慧。整个传道书似乎是以所罗门的理性出发,在边经历边思索的过程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他人,从而认识上帝。在经历的过程中思索,在思索的过程中经历,在回顾中总结,在总结中教训。似乎是一卷消极的宣言,是一个无奈的告白,其实不然传道书在不断的回顾总结中揭示了人在世上的劳苦愁烦,以至使人明白敬畏上帝的真意---生命平安。现就一些领受和亮光做如下分享:一、虚空的宣告当我们看到刚一开始,作者就告之凡事都是虚空,这不是畅销小说卷首的话语,不是为了应和人而写的,似乎根本就没有吸引力。无论是年青人或是长者一般很有可能认为这是一个失败者的言语,那么首先,我们来看这个宣告者是谁,从传道书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作者是大卫的儿子,是在耶路撒冷作王的,是传道者,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论身份他是大卫的儿子,论地位他是王,论职业他是传道者。大多数研经者认为是所罗门本人,从圣经中我们得知所罗门是以色列第三代君王,拥有超世的智慧,令当时代的人赞不决口,甚至于不远万里来到以色列,他的财富多不胜收,妻妾成群(1000),享尽荣华富贵,几乎天天奢华宴乐。他在位期间可所谓国泰民安。这样的人生,这样的生活和虚空一词不说是风马牛不相及,只少很难牵扯到一块。这样的生活不正是人人在地上追求的目标吗。所罗门是第1页共7页不是唱高调啊。那么让我们接下来看看,所罗门宣告虚空的原因吧,就在本书前两章,所罗门先是以智慧查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但在查究中发现一切所谓的至善,不过是极重的劳苦,都是捕风,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之后他以喜乐试试,眼看不饱,耳听不足,等等一切皆为虚空。从三到五章他发现凡事都有定期,人尽乎是徒劳无益。接着在六到八章中,他感受到过多的追求和贪欲,只有把自己陷入一种劳苦,而实际当中的享用却被人忽略了,在世上享受生活中劳碌所得来的便是人生的意义。最后从九到十二章中作者再一次的回顾和结论,即便是人会享受也没有任何益处,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死是人人都要必须面对的。而且所罗门也谈到了人们对死亡为什么如此害怕,因为死后要面对的是上帝的审判。究其以上种种原因,实在是所罗门对生命与生活的历年经验,是所罗门究其一生的生命精华。这就是他在书中之所以宣告虚空的所在。看到这里,你的疑问就会多了,既然如此,那么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享第二点。二、人生的意义在第一点我们看到所罗门所说的虚空是因为他把自己当成天地之间的主所造成的原因,一个想自主的人生是虚空的,天地之间的主不是人类,是上帝。如果本未倒置,主次不明,那是因为灵耳没有开通,灵眼未曾显明。所罗门首先把自己放在中心去体验人生,后来他发现人生是一场戏,人充其量只是主角,人只多是天地间的主角,忘了真正的导演是上帝,祂以权能的命令托付着万有。而且人要为自己所做的负责,这是人的份。(其实犯罪后的人们实难负起这一责任)。人是有限的,不是自有永有的。虚空是因为人过多或是全心投入到了日光之下的原因,想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或改变一些什么,忘记了仰望日光之上,其实阳光雨露及人间所需要的恩典都是从上面来的,是众光之父那里来的,专注地上的人就会迷茫,受伤,虚空,我们的帮助从创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地上有试探,天上有赦免。这就是人生的意义,这就是传道书的目的。所罗门在第三章已经告诉我们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人心里。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第2页共7页十二章又告诉我们,人们后来的结局都要面对审判。且不说人专注地上虚空有益与否,单单结局的面对,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