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作为破解“三农”难题,缩小城乡差距,解决群众最急、最盼问题,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有效形式和检验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标准。在建设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明确职责,镇党委、镇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村党支部按照“目标要明确、方法要灵活、时间要抓紧、效果要明显”的要求,组织工作队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动员;村组党员干部实行分片包干,并从自己的小家入手,起好示范带头作用。承包建设工程的党员何德宝,自已主动垫资2O余万元用于村庄建设,其他有能力的党员干部也纷纷捐资垫资支持工程建设。“支部领路、党员带路、群众上路”,石龙村形成了户户响应、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的共创局面。文明进家打造文明石龙针对一些陈规陋习和环境脏乱差、家畜放养、无公厕的村情实际,石龙村大力实施村庄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工程。他们采取“上级争一点、村上补一点、村民集一点、个人捐一点”的办法,先后投资4O万元使村庄全面实现了通自来水、通电、通公路、通有线电视广播、通程控电话、通水泥街心路,并在主要路段安装了路灯。为改变群众在房前屋后、院子内外堆放柴、草、粪等传统习惯,石龙村通过召开党员会、户代表会、户主会决定,实行柴、草、粪出村定点堆放,牲畜定点屠宰。他们还投资3万余元粉刷墙面,镶砌水沟,建立轮户打扫村庄道路卫生制度;并广泛开展“三讲一树”活动,逐步改变村民落后的生活卫生习惯。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石龙村在投资15万元建起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后,又投资6O余万元,建成了公园式的村中心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了集学习、娱乐、休闲、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同时,还在村庄主要道路两侧建成图文并茂的文化长廊。村里的文艺演出队,把《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移风易俗、计划生育等内容编成小品、相声、快板,逢年过节为群众义务演出。在深入开展争创“七星级文明村组”、“十星级文明户”和“道德示范户”、“科技示范户”等评选活动中,石龙村定期公布每家的得星情况,让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如今家争十星户、人争道德公民,已成为群众追求的时尚。石龙村还成立了思想政治学校,篱薯秀云南支部生活2∞64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道德评议会和红白理事会。通过抓好村民的经常性思想道德建设,使群众的思想观念、文明意识有了较大提高,生产生活方式有了明显转变。科技进家打造小康石龙作为曲靖市政府划定的小康科教示范村,石龙村有人才奖励基金会、贫困学生帮扶制度和科技培训室。他们奖励考上大中专的学生,也决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更要让每家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他们做大做强烤烟生产,形成了干龙潭、箐门前等千亩连片样板,人均烤烟收入达到1500元;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和庭院经济,利用废弃菜叶加工青贮饲料发展养殖业,利用山多地广的条件发展以黑山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并有1O余户农户购买了汽车跑营运。富余劳动力还积极到镇蔬菜基地或外出打工,每年可净增收1O余万元。如今,村民的钱袋鼓了,发展信心足了,生活质量也大幅度提高了,程控电话、手机、家用电器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家中,部分农户还购买了小轿车、大货车、农用车、闲耕机等。绿色进家打造生态石龙石龙村掩映在青山翠绿之中,人均占有林地面积达6.9亩。为让村民们保护好自己的绿色家园,石龙村划定了封山育林区,并积极推行节能改灶和沼气建设,村民们还养成了在庭院栽花、种草、植树的良好习惯,生态庭院经济已成为群众增收的又一途径。法制进家打造和谐石龙石龙村以民主法制示范村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构建和谐石龙。他们利用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做到了人人受教育、户均有一个“法律明白人”;建立并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一听证”制度,在农村道路修建、农田改造、水利兴修、植树造林等集体事务管理中,实行“一事一议”和上墙承诺制度;围绕平安村创建活动,实行轮户护村值日制度,建立起群防群治的治安网络。村中多年无吵架斗殴、无恶习迷信、无乱丢乱摆、无闲逛赌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