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二极管授课名称电子基础授课类型讲授授课时数1课题半导体二极管学情分析认知特征:中专生的学习方法由模仿转向领会,思维方式由形象转向抽象。学习状态:中专面临着基础知识薄弱、自信不足、学习能力不强等学习困境,电子课程入门难,而且枯燥乏味。但是如果能引发学生兴趣,老师在平时的课上课下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一定能学好《电子基础》。知识储备:之前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基本的电学知识,为本节的学习作好了知识储备。教学目标1、认识半导体2、了解PN结的原理及结构3、掌握二极管伏安特性4、掌握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好坏的方法5、掌握二极管基本分析方法教学重点二极管伏安特性教学难点二极管伏安特性学法分析1、由于电子课程入门难,这节课作为入门课,在绪论中给出整个课程的大框架,使学生对于课程的认识更加清晰2、老师在讲解伏安特性后,再讲解二极管的判别,让学生参与进来,使学生对单向导电性认识更清晰教学方法内容和过程教学准备1、万用表2、不同规格、类型的半导体二极管若干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绪论和导入(5分钟)从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电子重要性,电脑、手机、白板、饮水机,本课会带领我们从物理走入电子世界。展现课程框架,认识本节在课程中的地位,从自然界一步步抽象到应用层面,理顺知识架构,突出本课程特点,跨度大(知识点多,抽象),突出入门难的特点,鼓励学生学好前几章,打好基础,后面的学习越来越容易。从集总电路层面引出半导体器件。讲解,应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兴趣一、半导体部分(8分钟)1.半导体概述讲授,对于PN结等微观特性1新课讲授半导体是个熟悉的名词,但是什么是半导体呢?自然界的物质按导电能力的强弱可分为如下几类:一类是导电能力特别强的物质叫导体(如银、铜、铝等),导体的电阻率通常在。另一类是导电能力非常差,几乎可以看成不能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塑料、橡胶、陶瓷等),绝缘体的电阻率通常在。还有一类是半导体,其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如锗、硅、砷化镓等)叫半导体,半导体的电阻率通常在。2.半导体特性半导体除了在导电能力方面与导体和绝缘体不同外,它还具有不同于其它物质的特点,例如,当半导体受到外界光和热的照射时,或掺入某些杂质时其导电能力将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个特点说明,半导体的导电机构必然不同于其它物质。为了理解这个特点,我们必须先从了解半导体的结构入手,来了解半导体的基本知识。3.半导体结构在电子学中,用得最多的半导体是硅和锗,硅和锗的外层电子都是4个,都是四价元素。与相邻四个原子分别用四个共价键相连,形成原子有规律地整齐排列的结构,称为晶体结构,这就是晶体管的来由。本来外层电子受共价键束缚,但是少数电子获得一定的动能才能挣脱共价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在电子挣脱共价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后,共价键中就留下一个空位,这个空位叫做空穴。于是半导体可以导电,但是在常温下只有极少电子能称为自由电子,所以导电能力较弱。完全纯净的、结构完整的半导体晶体称为本征半导体。但是本征半导体易受温度的影响,而且导电能力差,不能直接使用在电子线路中,必须利用掺杂特性制作杂质半导体。在硅(或锗)晶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P,磷原子的5个价电子中有4个电子和硅原子组成共价键,多出一个电子很容易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同时磷原子也就成为带正电的离子。这样,由于磷元素的掺入,使硅晶体中自由电子的数目大大增加。当然硅原子由于热激发也产生少量的电子—空穴对。这种半导体的导电主要是靠电子,所以称它为电子半导体,简称N型半导体。本征半导体中空穴和自由电子成对出现,但是在杂质半导体中不同,略讲多子和少子概念。在硅(或锗)晶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B,硼原子有3个价电子,它与硅原子组成共价键时缺少一个价电子而形成一个空穴,空穴的浓度比电子的浓度大得多。这种半导体的导电主要是靠空穴,所以称它为空穴半导体,简称P型半导体。3.PN结原理当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用特殊工艺结合在一起时,由于P型半导体中空穴浓度高、电子浓度低,而N型半导体中电子浓度高、空穴浓度低,因此在交界面附近电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