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数是6、7的加法洞靖中心小学阮超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2~53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得数是6、7的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2、使学生从具体情境中理解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体会两个相加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能用数的分与合进行口算。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体会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得数不变的合理性。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每人准备6个小花片教学过程:一、前提准备,导入新课谈话:小朋友们,3月12日是植树节,阳光小队的小朋友也参加了植树活动,咱们一起去看一看吧!二、教学新知、引导探究(一)教学例题课件演示学生植树的画面,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师:白菜老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出示:一共有多少人植树?)师:现在谁能把这几句话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图意?(原来有5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师:小朋友说得真棒!我们来看,在图的上方有5个同学,又来了一个推车的同学,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该怎样列式呢?先想一想,再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板书:5+1=6师:5+1=6中的5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得数6表示什么?(5表示原来的5个小朋友,1表示后面来的1个小朋友,6表示一共来了6个人植树。)谁能完整地说一说5+1=6这道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得数6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还有谁的算法跟他的不一样?师: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呀,我们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也可以用想合成的方法,这么多的方法,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师:有没有同学想出的算式跟他的不一样?板书:1+5=6师:这道算式表示的又是什么意思?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先想一想,再把你的发现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师: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师:两个不同的算式,算出来的得数怎么会是一样呢?师:对,小朋友说得真棒!这两个算式加号前面的数和加号后面的数交换了位置,而得数不变。因为这两个算式都是求的5个小朋友和1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6个小朋友。小结:小朋友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果一幅图中告诉了我们两部分各是多少,求一共是多少,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计算的结果是相同的。(二)学生动手操作。谈话:刚才我们是通过看图来列式的。下面请小朋友们拿出6个小花片,我们一起来摆学具列算式。(1)照样子老师的样子左边摆4个圆,右边摆2个圆,(学生照样子摆)提问:要求一共有几个圆,怎么计算?(指名说算式,师板书:4+2=62+4=6)齐读算式。提问:这里的两道算式各表示什么呢?(指名回答)得数6你是怎么算出来的?(4和2合成6或2和4合成6)(2)还是用6个圆,你还能摆成怎样的两部分?你能根据自己摆的圆片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吗?(学生可能会摆成1个和5个或3个和3个)根据学生摆的情况,指名说算式,最后把所有算式整理成:5+1=61+5=64+2=62+4=63+3=6(竖排)(3)提问:3+3只有一道算式,为什么呢?(因为把加号前的3和加号后的3交换位置,还是3+3)(三)教学试一试。1、谈话:学到这儿,小朋友们肯定都有点累了,听个故事轻松一下吧。在一个农场里生活着大青虫妈妈和她的虫宝宝们,一天虫妈妈对虫宝宝说:“孩子们,以后妈妈每天上午给你们吃3个青辣椒,下午吃4个红辣椒,好吗?”虫宝宝一听,直摇头,“不好,不好,上午吃的太少了。”虫妈妈一听,连忙改口说:“好好好,上午给你们吃4个红辣椒,下午吃3个青辣椒,这下你们该满意了吧?”虫宝宝一听,高兴极了,他们觉得自己每天终于可以多吃了。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虫宝宝聪明吗?为什么?提问:你能列出算式证明自己的观点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4=74+3=7)提问:3+4=7表示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算出来的?4+3表示什么意思?你又是怎么算出来的?2、小结:其实不管虫宝宝先吃3个青辣椒,还是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