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自疗钩沉兰福森,兰玺彬354100(本文作者为: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一级医学会会员,已故的原福建中医学院副院长,国际著名老中医盛国荣之关门弟子,曾经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天津中医学院学报〉〉,〈〈辽宁中医杂志〉〉,〈〈甘肃中医〉〉,〈〈中国民间疗法〉〉等省,国家级医学专业刊物上发表过中医论文16篇;在〈〈家庭医生报〉〉,〈〈民族医药报〉〉〈〈农村医药报〉〉〈〈天津老年时报〉〉,〈〈农村百事通〉〉等报刊上发表过大量的老中医处方,效方,民间单验偏方,中医药科普文章。入编〈〈中国特色名医大词典〉〉,〈〈共和国名医大典〉〉等医学工具书。)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作课题组正式公布了课题报告。报告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评价是:“从总体上讲,改革是不成功的。”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老百姓甚至将“医疗、教育、住房”比喻为“新三座大山”。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上也指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少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和上学难,上学贵等问题突出,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看到人民群众治病难,看病贵问题,我这个贫穷出身,经历坎坷者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家庭和我的父母亲。我们当年在无钱治疗疾病时的一些自我救治的经历历历在目,犹如眼前。我的老家在著名革命老区,福建省上杭县庐丰公社丰济大队第8生产队,即今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丰济村第八村民小组。该队由东山牌,林屋,竹子寨,岗上四个小自然村,20几户人家组成。我家在东山牌,父母都是农民。我今年50岁,在我8岁时,妹妹出世;9岁时弟弟出生.弟弟出世以后不久,父亲不幸患病.我11岁时,父亲不幸病逝。母亲于2004年逝世。一:艾叶,台湾延胡索治疗风湿性关节炎。1969年入夏以来,高温酷暑,天气实在是太热了。家庭贫困,年仅12岁就已经失学了的我,每天独自一人冒着似火骄阳,去上山砍柴,或是上山采药。回到家里,为求一时凉快,往往还全身汗流浃背,毛孔张开,就跑到门口的清凉的小溪里去游泳。中午,傍晚,也到门口小溪里去洗澡。每天多则4,5次,少也有2,3次。每次泡在水里起码是半个小时以上。大概是7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我去参加集体劳动,种地瓜。母亲用稻草绳绑了一把地瓜苗,叫我带到田里,交给集体去种。我用锄头柄往地瓜苗里一插,扛在肩膀上,右手压在前面的锄头上,朝劳动目的地走去。走到大路坪时,突然,绑地瓜苗的稻草绳断了,右手压着的锄头一下砸在了自己的右脚掌上。当时痛了一阵,就以为没有什么问题了。我绑起地瓜苗,继续去参加集体劳动。傍晚收工回到家里,脚掌已经红肿起来,很痛。我及时采了一些新鲜的中草药“土牛膝”,加入适量的食盐,捣烂来敷,两天就已经自己治疗好了。脚伤好了5天,我的右脚膝关节突然莫名其妙地红肿痛起来了,活动受限。当时,为贯彻毛主席的“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和“6,26”指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治病难问题,各地除了兴办合作医疗,培养赤脚医生以外,上级有关部门还印刷了一些64开,32开的普及宣传草药,中医药西医药和防病,治病的小册子,免费发放到各生产队,供社员群众自己学习,让人民群众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救护的技术,自己诊病,自己采药治疗疾病的知识。这些小册子具有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特点。一般具有小学毕业生以上的文化程度的人就可以看得明白。我队的这些医学资料当时放在生产队的“忠”字室里。我那时具有小学五年级的文化程度,能够看得懂里面多数的医学知识和中草药知识了。当时我们一般的小毛病,大家相互帮助治疗。为了弄清自己究竟得的是什么病,我到“忠”字室里,(文革时期,生产队的会议室)把那些医书,药书,拿来翻看,可是,找不到;一些成年社员帮我去查看,也没有查到有关这样的内容。因此,我和几个成年社员经过一番“分析”以后,误以为是上次的脚伤会“跑到”这里来发作了。就又按跌打损伤的治疗方法,自己又去采了一些“土牛膝”来治疗。第二天,右膝关节不痛了,可是,左边的膝关节却又红肿痛起来了。大家都觉得很奇怪,不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