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按照“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的要求,县委组织部组成调查组深入乡镇对我县农村党建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听取汇报、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掌握了全县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找准了影响农村党员先进性的问题及原因,并探讨了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一、农村党员基本情况我县共有农村党员40211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75.3%。从农村党员文化层次来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210名,占农村党员的10.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1462名,占28.5%,初中及以下24539名,占61%。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党员9096名,占22.6%,36-45岁10213名,占25.4%,46岁以上20902名,占52%。从性别比例来看,女党员4559名,占11.3%。建制村无职党员23511名,占建制村党员总数的91.3%,外出流动党员5901名,占农村党员的14.7%。从中可以看出,农村党员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层次偏低,性别比例不协调,流动党员比重增大。二、我县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近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始终把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紧密结合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新特点,坚持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创新,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运用新载体,强化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1、坚持开展经常性教育,保持党员的先进性。针对近些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村部分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组织观念淡薄、思想滑坡、素质不高的实际,坚持把党员的经常性教育作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做到了“四常”。一是誓词常温,要求各乡镇党委定期组织支部,在“七一”党的生日、党员发展仪式、民主生活会等时间、场合适时组织新老党员常温入党誓词,强化党员意识,时刻警示党员保持和发扬先进性。二是党课常上,各级党组织利用县委党校、乡镇党校、第1页共10页村街站所党员活动室每年组织党员培训班,由党校教员、各级领导、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理论辅导和培训指导。三是典型常树,利用每年推荐表彰优秀共产党员的有利时机,开展典型宣传,树立先进典型,表彰致富、带富先进党员,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四是作用常有,运用目标管理、组织引导、强化纪律等方法,确保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使广大农村党员在发展经济、履行职责、完成各项任务等方面充分发挥带头作用。2、注重运用电化教育,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电化教育的网络优势,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集中播放《光辉历程》、《丰碑》、《辛勤为百姓》、《忠诚与背叛》、《不变的追求》等一批电教片,通过生动形象、直观易懂的方式,对广大农村党员进行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县委组织部先后在县电视台开办学习园地、党教之窗、《“三个代表”在固始》等栏目,充分报道“三级联创”活动情况、党建示范村建设情况和驻村工作队为群众办实事情况。通过自制专题片,加强先进典型宣传,用身边的人教育身边人,扩大党员电教潜移默化作用。我县还组织力量,摄制了纪念建党的专题片《千帆竞发靠导航》、先进性教育活动等一批电教片,热情讴歌了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中,积极争创“五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党支部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用身边人感动身边人。3、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农民党员致富本领。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围绕当前农村工作的实际需求,向全县574个行政村配发科技书籍10000余册,印发各类农村实用技术资料20000余份,并明确一名村干部专门管理,使广大农民党员遇到疑难问题,能够及时查阅资料,及时解决。在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办了《经济快讯》、《农民之友》等节目,利用早、晚黄金时段,播放各种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及致富信息,不断拓展农村党员学习实用技术知识的空间。二是建立示范基地。根据各乡镇支柱产业状况,协调、指导乡镇分别以有关业务部门为依托,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基地,为广大农村党员学习实用技术开辟基地。目前,已组建各类实用技术示范基地26个。通过第2页共10页在示范基地开展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