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和进展摘要环糊精是由葡萄糖环构成的锥筒状分子。基于环糊精和环境污染物分子之间的作用特点和机制,该试剂在废水处理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关键词环糊精,包结复合,环境保护环糊精(cyclodextfins,CD)于1891年由Vellier发现,1935年Frendenbe一个有关CD及其包合物的专利问世。目前,CD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精细化工、香精和农药等多个领域。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水溶液在处理工业废水领域能发挥巨大作用,它们能增溶有机污染物,利用包络作用富集或去除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1-2]。1.CD的结构与性质环糊精系淀粉经酶解环合后得到的由六个以上葡萄糖连接而成的环装低度聚合物。分子结构为六个以上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连结的环状低度聚合物,其中最常见的是α-环糊精、β-环糊精、γ-环糊精,分别由六个、七个和八个葡糖糖分子构成.环糊精圆筒内为疏水区,圆筒直径随其种类而异,约为0.6nm、0.8nm和1.0nm。由于这种结构,使它具有容纳其他形状和大小适合的疏水性物质的分子或基团而嵌入洞中,形成包合物的特性。从而改善其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并且环糊精与这些疏水性化合物形成的包合物对人体无毒害作用,这也正是CD能在药学中得到应用的主要原因。性状为白色结晶性粉末,非还原性,β-环糊精熔点300℃~305℃,纯度99%,水分9%±1%,灰分0.02%以下。在三种环糊精中,β-环糊精水的溶解度最低,最易从水分析出结晶,能被环糊精包合的物质范围很广,包括稀有气体、卤素等无机化合物和许多有机化合物。当各种物质被环糊精包合后,其稳定性、挥发性、溶解性等各种理化性质会发生显著的变化,环糊精的这种非凡作用,使它成为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包合材料,引起了世界上多种行业,尤其是医药和食品行业的极大关注。2.发展历史环糊精的基础研究早在30年代开始,并证实了环糊精能形成包埋复合物,但直β-环糊精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环糊精包埋复合物的研究才趋于成熟,并且发现环糊精在一些反应中具有催化作用。1950年以来,对环糊精生成酶、制取方法、环糊精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研究逐渐增多,提出了许多新见解。特别是F.Cramer首先阐明了环糊精能稳定色素,继而又发现能形成包络物,从而在食品、医药、化妆品、香精等方面的应用不断扩大,其相关领域研究工作也随之活跃起来。1960年日本首次进行了环糊精的中试生产,此后三十年内环糊精才真正进入了工业化生产阶段。目前,日本在环糊精生产与应用方面居世界领先水平,是环糊精的最大出口国,我国也是其进口国之一。近年来,由于环糊精的酶被逐渐发现以及工业技术、工艺的不断完善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已成为紧俏的化工产品。3.包合物的制备(传统方法和新方法)[3]环糊精包合物的传统制备主要有4种方法,即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3.1超声法将客分子物质加入β—CD的饱和水溶液中用超声波破碎仪或超声波清洗机选择合适的超声强度和时间,将析出的沉淀按上述方法处理即得,该法简便快捷。3.2研磨法取环糊精加入2—5倍量水均匀,加入客分子物质(或将客分子物质溶入少量适当溶剂中)置研磨机中充分混合研磨成糊状,低温干燥后用适当溶剂洗净,再干燥即得包合物。目前胶体磨法在工业大生产中较为实用,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适合工业化生产。3.3冷冻干燥法如得到的包合物溶于水或在加热干燥条件下易于分解和变色,但又要求得到粉末状包合物的情况下,可通过冷冻干燥法去除溶剂,使粉末化。此法得到的包合物,溶解性好,可值成注射剂。3.4喷雾干燥法若包合物易溶于水,遇热又较稳定,可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包合物,干燥温度高,受热时间短,产率高。环糊精包合物有一些新的制备方法的报道。3.5旋转蒸发法制备过程为将药物溶解在有机溶剂如95%的乙醇中,CDs溶解在适量水中,二液混合后在室温下搅拌一定时间后,真空条件下于适当温度除去溶剂即得。该法特别适用于水难溶性药物与水溶性大的CDs衍生物包合物的制备。Scalia等采用该法制备了防晒剂(2’.乙基)己基一对二氨基苯甲酸酯与β-CD的包合物。3.6超临界流体法常见的CDs包合物制备方法的共同缺点是:操作步骤多、时间长、产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