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经济服务职能定位及机构设置问题”的调研汇报根据省农业厅冀农管发(2005)21号文件关于做好“乡镇经济服务职能定位及机构设置问题”调研工作的通知,我局就此次调研内容确定专人进行了认真调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目前乡(镇)的主要经济职能及承担机构、人员编制及经费情况xx县现有18个乡(镇)。乡(镇)的主要经济服务职能是:按照省、市、县各级经济发展的思路和目标,结合本乡镇实际,制订中长期农牧经济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在乡(镇)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一是由乡农业科技服务站承担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引进、示范、推广、农作物新优品种、农资供应、生产环节的技术指导和产后销售服务等职能。二是18个乡镇畜牧技术推广站和家畜配种站及兽医站承担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讲座、咨询、信息等服务,开展对村服务组织、民办服务组织、科技示范户的建设和指导。按照《草原法》、《动物防疫法》、《种畜食管理条例》等法律规的要求,加强对畜禽品种生产、饲养管理、供应、配种改良,草地建设和管理监护、饲草饲料生产和饲料配方推广应用,畜禽疫病免疫接种、检疫、消毒隔离、化验、剖析、治疗、监督、检查等职能。承担单位的人员编制列入乡(镇)事业机构编制,除每个乡镇有一名副乡(镇)长主抓此项工作外,都配备了一名农业技术干部和畜牧技术干部。就xx县目前情况看,全县18个乡(镇)共有36名技术干部,全部为事业编制。乡(镇)承担机构没有财政拨款,经常性收入也基本没有。乡(镇)开展化肥、种子、农药畜禽品种引进、动物防疫灭菌、草地建设、畜禽饲养管理配方等经营服务,绝大部分都是无偿的,因此,没有经费保障。原国营家畜配种站有54名都实行承包责任制,兽医站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县主管部门重点负责业务、财务、人事工作管理(三权归县),在财务上实行自负盈亏制度。二、近两年经济服务职能机构取得的工作成效近年来,我县乡(镇)都建立了经济服务职能机构,都配备了专门技术人第1页共4页员。一是能够担负并较好地完成上级及农民所要求的技术推广、调运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技术指导和产后销售服务。特别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产后服务产前抓上,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使蔬菜、马铃薯、甜菜、燕麦等特色作物不断培强壮大,品质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全县158.5万亩耕地,蔬菜、马铃薯、甜菜、燕麦四大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8万亩、35万亩、12万亩、30万亩,成为富民强县的四大特色产业。二是按照“扩大规模化基地培育典型带群体,着眼增值拓市场,围绕运作强服务”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发展生态效益牧业、精品牧业这一中心,重点引导群众面向市场,大力开发适销对路、优势高效的畜产品,使农民发展畜牧业热情高涨。我们认真运作了奶牛养殖基地,肉牛养殖基地、肉羊养殖基地、瘦肉型猪养殖基地,形成了具有张北特色的黑白花奶牛、肉牛(西门塔尔、草原红等)、肉羊(小尾寒羊、黑头羊等)、xx细毛羊、瘦肉型猪(长白、杜洛克等)、蛋鸡(星杂288、红育、海赛克斯等)、肉鸡(aa肉鸡等)、皮肉兔(獭兔、塞北兔)、北京嘴馋鸭、豁鹅十大养殖业。截止2005年9月底,全县牛发展到13.6头,其中奶牛4.89万头;羊到46.8万只,其中小尾寒羊40万只。年可生产肉类3.5万吨,鲜奶9.9万吨、鲜蛋5500吨,为畜产品加工提供丰富的供应原料。特别是奶牛养殖已成为富民强县的特色主导产业,是畜牧业结构调整的热点和亮点。从2003年以来,我县重点实施了“奶牛出村,集中养殖”战略,共投资3000万元建起了7个较高水准的奶牛养殖小区,可容纳4288头奶牛入住。全县户均1头以上的奶牛养殖专业村发展到66个,奶牛养殖户发展到7836户,12000人直接从事奶业生产,饲养量超过千的乡镇7个,二台镇奶牛数量已经超过12000头,仅奶牛养殖人均纯收入1500多元,占人均纯收入的68%,奶牛产业成了农民的“白色银行”。三是立草为业,加强草业建设。增强饲草饲料的开发利用,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牧草产业,不仅是发展畜牧业的需要,推动禁牧舍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是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今年,在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草地治理的同时,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