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失业主讲:甘春华本章主要内容•失业的测量•失业的类型•失业的原因•中国的失业问题探讨:企业用工荒与大学生失业本章讨论准备•1、讨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谈谈对策•2、讨论:企业用工荒的原因及对策•3、查找近二十年中国的失业率,分析中国失业统计制度存在哪些问题?主要内容•第一节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第二节失业的测量•第三节失业类型•第四节失业原因•第五节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与失业问题第一节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模型的目的与意义:–分析不同的劳动力市场状态之间的流量,了解劳动力市场中哪一种流量是造成高失业率的主要原因,从而了解一国经济的真实失业水平及决定失业水平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降低失业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失业水平,或者某一群体的失业水平,取决于各种劳动力市场状态之间的流量的相对流动比率,是各种流量之间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对任何既定失业水平的关注都应当集中在失业的影响范围以及失业的持续时间这两个方面。•图形表示:第一节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EU:从就业状态进入到失业状态,可能是因为解雇、临时解雇或辞职;•UE:从失业状态进入到就业状态,包括新就业者和重新就业者;•EN:从就业状态到退出劳动力市场,例如退休或上学中途退出劳动力市场者;•NE:从非劳动力进入到就业状态,即新进入或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者;•NU:非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成为失业状态;•UN:失业者退出了劳动力队伍第二节失业的测量•国际上的定义–就业者:在调查周内至少有一个小时的付酬工作或在家庭企业中每周工作最低15小时的无酬劳动者。一个人有工作但因为休假、疾病、天气或罢工而暂时离开也被认为是就业者。–失业者:一个人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标准:(1)他没有工作(2)如果提供工作,他愿意并且有能力工作(3)他在调查周的前4周内积极寻找过工作。第二节失业的测量•人们对政府有关就业、失业量的测量的批评意见–失业量中不包括丧失信心的工人。丧失信心的工人就是指那些想得到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找过工作但没有在近四周内寻找工作,或者是由于缺乏工作机会或只是由于个人因素如年龄、种族及缺乏技能而找不着工作的人。–失业率不能反映潜在的就业者。–官方失业率夸大了失业而造成的经济成本。失业保险的接受者可以因接受失业保险而不工作,并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生活。–劳动力人口统计构成发生变化。比如,青少年与妇女频繁地进出劳动力市场,这两个群体所占比重的增长导致所测量的失业率上升。第二节失业的测量•我国关于失业现象的统计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经济运行中实际的劳动就业状况。反映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统计上有两个失业率。•登记失业率:统计的失业人员指有非农户口,在一定劳动年龄内(我国男子60岁以下,女子5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业登记的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常住人口中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第二,我国失业人员的范围是不考虑农村的。第二节失业的测量•第三,失业与就业概念范畴交叉–登记失业者中有相当部分人员正在打工或从事其它有酬的临时工作,并不是真正的失业者,存在着所谓“隐性就业”的情况;–国有、集体企业在册职工中有一部分人员并未从事劳动,如一些下岗及内退人员等,但仍被作为从业人员统计;–国有、集体企业存在大量的冗余人员,他们处于隐性失业或就业不足状态;–农村中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员。第三节失业类型•1、劳动力供求相等时的失业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什么叫充分就业?什么叫自然失业率?•2、劳动力供大于求时的失业类型•——周期性失业•3、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摩擦性失业•特征:–它影响了跨越所有人口群体、行业和地区中相对大的数目的人。–倾向于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一定量的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摩擦失业不仅仅带来经济成本,还会带来一些明显的经济利益。•对单个工人而言,如果短期失业使它能进行更大范围的工作搜寻,那失业就是一项值得的投资;对整个经济而言,如果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