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分析三大常见异常心电图这里要给大家分析的是心脏肥大,常见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三大常见异常心电图分析,一、心脏肥大1、心房肥大(1)、肺性P波。即P波高尖,肢导>0.25mV(Ⅱ,Ⅲ,aVF、V1、V2明显),V1直立>0.15mV或双向代数和>0.2mV。(2)、P波时间正常,<0.12s。(3)、常见于肺心病,肺A高压症。2、左房肥大(1)、二尖瓣型P波。即P波时间延长,常有切迹,切峰间时间>0.04s(Ⅰ,Ⅱ,aVL明显)。(2)、V1常先正后负,双向深宽。(3)、见于二尖瓣狹窄致左房肥大者。3、左室肥大(1)、总体:Ⅰ,aVL,V5,V6R波增高,V1,V2S波加深。(2)、QRS波群高压(左室导联):胸导Rv5>2.5mV,Rv5十Sv1≥4.0mV(m)或3.0mV(w);肢导R1>1.5mV,RavL>1.2mV,RavF>2.0mV。(3)、QRS波群时间延长至0.10-0.11s,但<0.12s。(4)、电轴左偏(口对口)。(5)、常伴ST—T改变(若有称肥大伴劳损)。4、右室肥大(1)、总体:aVR,V1R波增高,Ⅰ,aVL,V5,V6S波加深。(2)、QRS波群高压(右室导联):RaVR>0.5mV,Rv1>1.0mV,R/S≥1;RV1+SV1>1.05mV(重度>1.2mV)。RV5R/S<1。。(3)、电轴右偏(尖对尖)。(4)、常伴ST—T改变(若有称肥大伴劳损)。注:心电图诊断心脏肥大敏感性差,重度或偏心肥大,才有改变,诊断中以QRS波群高压为主要依据。二、常见心律失常1、期前收缩(又称早搏):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速(只介绍房室结返折型)(1)、指连续发生>3次以上的室上性期前收缩形成的异常心律。(2)、频率160—250次/分,节律整齐。(3)、QRS波群正常。(4)、突然发生,突然消失,多无器性心脏病。3、室性心动过速(1)、指发生>3次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形成的心律。(2)、频率140—200次/分,节律不齐。(3)、QRS波群宽大畸形,>0.12s。(4)、常有心室夺获或融合波(最重要依据)。注:心室夺获:指板少数一次窦性徼动下传至心室,出现一个正常的QRS波;心室融合:指极少一次窦性激动下传至心室共同形成有別于其它QRS波的现象。4、心房纤颤(1)、P波消失,代之不规则f波(房颤波),频率350—600次/分。(2)、QRS波群大多正常,当室率增快,前一个R—R间距偏长时其后易出现一个畸形QRS波群,即称房颤伴室内差异传导。(3)、R—R节律不规则,室率可快可慢。(4)、常见二狹,甲亢等。5、心室颤动(1)、P—QRS—T波群完全消失,代之形态不一,大小不等,节律不规整的基线摆动波。(2)、频率在200—500次/分之间。(3)、波形由大变小,频率变慢,短暂变为一条直线,标志心电活动停止。(4)、室颤发生标志心脏有效射血停止。6、房室阻滯:分三度。(1)、一度:每个P—QRS—T波群均为窦性心律,仅有P—R间期>0.20s,老年人0.21s。(2)、二度两型:分两型。一型:①、P—R间期逐渐延长,R—R间期逐渐缩短,直至有一个QRS脱漏,如此周而复始。②、脱漏后的第一个P—R间期最短。③、脱漏后造成的R—R间距小于两个P—P间距之和。二型:①、P—R间期固定不变(可正常或延长)。②、数个P波之后出现一个或几个QRS波脱漏(两个以上称高度阻滯)。(3)、三度:①、P波与QRS波互不相关,各有其频率,且P>R。②、QRS波群可正常(发生于希氏束以上),室性频率40—60次/分,也可畸形(发生于希氏束以下),室性频率20—40次/分。三、心肌梗死(一)、透壁性梗死(S—T抬高型)1、基本波形(1)、缺血性:早期为高尖,直立,不对称T波。后期低平,倒置或深尖,对称(冠壮波)T波。(2)、损伤性:S—T段弓背单向曲线抬高,与直立T波相连。(3)、坏死性:病理性Q波。2、动态演变分四期(1)、早期(超急期,急性缺血期):T波出现改变到S—T段开始抬高的时期。①、出现于梗死后数分钟-数小时。②、出现高尖,直立,不对称的T波。(2)、急性期(充分发损伤展期)。①、梗死后数小时-数日出现,可持续数周(<2w)。②、S—T段弓背,单向曲线抬高,并与直立T波相连。③、抬高数小时出现病理Q波并逐渐加深,R波逐渐变低。④、>2w不降警惕室壁瘤发生。(3)、亚急性期(吸收期):发生于梗死后数周-数月。①、指S—T段开始下降回落至基线的时期。②、T波随之变低,倒置或深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