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3:5713:03:5713:03:5713:03:57急救药物选用一、心肺复苏药物二、抗休克药物三、抗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绞痛药物四、降压药物五、神经系统药物六、解毒药物13:03:5713:03:57心肺复苏药物一、肾上腺素二、碳酸氢钠三、异丙基肾上腺素四、阿托品13:03:5713:03:57肾上腺素(1mg/支)系肾上腺素能α和β受体兴奋剂,为心肺复苏时的首选药物。主要作用如下:⑴.α受体兴奋→周围血管收缩→动脉血压升高。⑵.β受体兴奋→心率↑,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⑶.能增加心肌的应急性和自律性。⑷.能使细的心室纤颤变为粗的室颤,有利于除颤。13:03:5713:03:57给药途径:四种⑴.都倾向于中心静脉和周围大静脉给药,最好不用下肢静脉。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推荐的肾上腺素首选剂量为1mg静脉注射,每3~5min1次。如需要气管内给药,初始剂量应为2.0~2.5mg,溶于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5~1OmL中注入气管⑵.气管导管内给药显效时间与静脉一样快,约15秒钟后血中浓度达高峰。肾上腺素13:03:5713:03:57⑶.无静脉通道时,可心内注射,剑突下给药为好。心内注射容易引起难治性室颤、气胸、冠脉血管破裂。以上三种给药途径至心脏复跳时间无明显差别(139秒、132秒和127秒)。(4).持续静滴:0.01~0.05~0.1ug/(kg.min)主要用于维持心脏功能和血压。肾上腺素13:03:5713:03:57心跳呼吸停止时会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呼酸的治疗主要是给予足够的通气。纠正代酸可用高渗NaHCO₃治疗。目前主张纠酸使用等渗碱性液体(1.4%或5%NaHCO)₃。近年通过实验和临床观察得知,心脏骤停后10min以内,主要以呼吸性酸中毒为主,之后才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因此不建议心搏骤停患者常规使用碱性药物。碳酸氢钠(5%,250ml/瓶)13:03:5713:03:57碳酸氢钠大量短时补碱容易导致以下危险:⑴医源性代碱,氧解离曲线左移,组织缺氧。⑵容易引起高渗血症(血渗压>330mmol/L死亡率↑,>350mmol/L死亡率明显↑)。⑶由于不能有效地排出体内CO2,HCO3-又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解离后的CO2可迅速扩散通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酸化,加重颅内酸中毒,更进一步加重脑水肿。⑷快速补碱易导致细胞外液碱性环境,细胞内仍然为酸中毒,不利于纠酸。13:03:5713:03:57碳酸氢钠注意:不应与肾上腺素、氯化钙、多巴胺等混合后使用。剂量:5%NaHCO₃首剂50~60mliv缓推,10分钟后可重复。对高血钾所致心脏停搏或危及生命的高血钾时,应用碳酸氢钠是有效的;对三环类抗抑郁药导致的心脏毒性,使用碳酸氢钠可预防心脏骤停。13:03:5713:03:57异丙基肾上腺素(1mg/支)对所有β受体都有强大的兴奋作用,对α受体几乎没有作用。其虽能增加心排血量,但同时又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脏缺血缺氧,容易引起室颤;还由于其扩张周围血管,使血液从重要脏器中分流,脑与心肌的血供反而下降,从而对复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该药在复苏时基本不用。仅用于严重心动过缓(Ⅲ°房室传导阻滞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用阿托品无效又不能立即起搏治疗时。尖端扭转型室速:常使用异丙基肾上腺素。13:03:5713:03:57异丙基肾上腺素用法:心率>60次/min即可。心室率过快,容易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剂量:0.5~1mg/次iv缓推维持量:0.1~0.4ug/(kg.min)或者2~10ug/min静滴。(2mg加入500mlNS静滴)。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基肾上腺(三联针)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和阿托品或利多卡因(新三联针)13:03:5713:03:57迷走神经拮抗剂。阻断迷走神经,间接兴奋窦房结冲动,增强房室传导。主要用于治疗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新指南推荐阿托品的应用为:心搏骤停和缓慢性无脉性电活动(PEA)时,使用剂量1.0mg静脉注射;若持续性心脏停搏,在3~5min内重复给药,如仍为缓慢心律失常,可每间隔3~5min静注1次0.5~1mg,至总剂量3mg。此时,阿托品可完全阻滞人的迷走神经,完全阻断迷走神经的剂量可逆转心搏骤停。阿托品(0.5、10mg/支)13:03:5713:03:57一、多巴胺二、间羟胺三、去甲肾上腺素四、多巴酚丁胺五、酚妥拉明抗休克药物13:03:5713:03:57抗休克药物抗休克药物,即血管活性药物,其主要兴奋a-肾上腺素能受体,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