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工业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推荐表姓名张宇性别男年龄21民族汉活动时间、地点2010.7.19—2010.7.23土默特左旗把什乡古城村所在学院、班级土木工程学院土木10—7班被推荐项目优秀个人论文主论要文事题迹目简及介评或语我于2011年7月19日来到土默特左旗把什乡古城村所在地,实施了为期四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我发现把什乡古城村留守儿童问题比较严重,折射出的社会监管不利问题比较明显。在与村里老人交谈之中,简单了调查了村里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以及文化生活情况。经过仔细分析与总结,得出“谁来关心他们—把什村留守儿童”的报告。推荐单位意见(盖章)负责人签字:年月日审批单位意见(盖章)负责人签字:年月日谁来关心他们—把什村留守儿童为进一步响应发挥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我于2011年7月19日来到公土默特左旗把什乡古城村所在地,实施了为期四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当我踏出车门的以刹那,迎面而来的芳草的清香和湿润的空气就告诉我,这不是一个漫天尘土的村落。村子中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孩子嬉戏玩耍,但却看不见父母的陪同,也缺少了作为学生那标志性的书包。难道他们不上学吗?一个大大的问号映在了我心里。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为村里修补了路面,在村里宣传了党史以及十二五规划等,但我心中的疑问一直没有被解开。在为孩子们发放由志愿者协会募集来的文化用品和衣物时,孩子们蜂拥而上,刹那间便一抢而光。我拉过一个孩子,询问到:“平常妈妈不给你买这些东西吗?”孩子稚嫩的回答道:“一年才能见妈妈一次,我没见过这些东西,想多拿点。”孩子的回答让我顿时明白过来,原来这些已经到了上学年级的孩子们,却迟迟还没有上学,难怪村里这么多无所事事的孩子们。在走访村中的老人时,我也刻意问了一些关于子女的工作情况,以及留守儿童的问题,作了一番简单的调查。当我问及一位老大爷的生活状况时,老大爷意味深长的说:“哎!现在生活不容易呀,压力太大。村里的地不多,年青人们也不愿意一辈子呆在村里,早早的就出去打工了。孩子们留给我们照顾,像我这样即没知识又没有能力,只能留在村里带着孩子种种地。能养活自己就行了,孩子们一年回来一次,也能给寄点钱。至于我孙子,再大一点就留在村里和我种地吧,或者就跟着他们父母,一起去打工。”在我走访的数十户家庭当中,大多数的情况都与大爷家的相同。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一、把什村留守儿童生活存在的问题:1、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7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务工,一方在家。其中85%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1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5%被托付给亲友。2、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是9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3、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25%,中等占4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看电视、游戏、网络,抽烟等不良现象的约占30%。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习成绩较差。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