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足球训练见解第六小学李慧青一、组建高水平的足球队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大家都知道,在小学要健全一支足球队,与指导老师的主导作用、学校的正确领导、班主任及家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学校,少年儿童参加足球运动是从兴趣出发,都抱着贪玩心理,练球没有方向性和目的性,所以指导老师要抓住少年儿童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充分调动球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还要经常向他们讲解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情况,以及今后发展远景,激发他们的锻炼热情。让他们懂得: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必须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勤学苦练的过程。如何发挥指导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很重要的,指导老师是训练课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指导者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对球员有着直接影响。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球员的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师德修养水平。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都要学习、模仿,他们对教师的热情教诲是乐于接受的。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并且以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影响队员。指导老师不但要敬业乐业,还要努力钻研业务,学习和掌握足球运动的基础理论,熟练地掌握足球的技术和战术,懂得有关的裁判知识,不断总结训练教学经验,改进训练教学方法,提高训练教学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为了更好地调动和巩固球员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还必须加强与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可采用电话、访问、谈话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家长交换情况,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球员感觉到你不但教会自己踢球,而去且还关心自己的起居生活、学习情况及做人的道理,时时在身边督促和鼓励自己,并且和学生打成一片。又要他们做到尊重你,喜欢你,又听你的指挥是不容易的。二、小学足球技术的“常见病”现代足球运动,无论是成人或青少年儿童的比赛都是在高速、激烈的条件下展开对时间和空间的争夺和较量。在相同的条件下力争在技术上追求成效,都避免出错或少出错。经过本人长时间的观察,从我市的中小学生比赛及全国三线队伍比赛的录像和记录对比分析中,找出小学足球球员的“常见病”,表现大致有以下六个方面:一、传球方面:1、传完球站着看,不是传完球就跑动支援接应,牵引,插上突破掩护或拉开对方。2、只会横传,不敢将球直传给同伴脚下再跟上接应,稳妥有余,胆量不足。3、传球力量偏轻。球速过慢,直传球太重,球速太快。让同伴接球困难。4、不会隐蔽自己的传球意图,让对方一目了然。5、后卫助攻该传不传而带失。被对方反击。二、接球方面:1、不是迎球去接,而是在原地等球,常被对方断截或破坏掉。2、接球前不预先观察好情况,等接好球再抬头找人。3、接界外球不抓紧时间,不懂摆脱对手。4、守门员接住球后,有的前卫、后卫不立即跑向空当接应,争取时间发动进攻。三、控、带球方面:1、队员一接到球,只要有人盯看,就不知所措,不是胡乱踢出。就是赶快把球转移给同伴处理,自己一点都不掌握攻击性技术。2、喜作多余的无目的的停、带球。3、该作快速传球而非要停下来调整一下再传。球虽然没有失掉,但误时误事。4、自己将带失球时,缺乏马上变为抢截防守意识,没有及时进行反抢。四、射门方面:1、在禁区附近不积极射门,总是四平八稳摆好再射门。2、射门后跟进补射意识不强。五、防守抢截方面:1、由攻转守时不积极快速回防,而是缓慢地往回走。甚至歇着看球。2、在中场以小防多时盲目扑抢,给以对方轻易突破推进。3、在禁区附近对对方射门不严加封堵,任人起脚,传人传球。4、对方已护好球,抢球者在背后作不必要的犯规。5、一防二、或二防二常因看球而漏人,被插上的对手突破。6、在防高球时不迎上争顶而是往后退,不能做到人球兼顾。六、其它方面:1、离球远的球员缺乏全局以观念,对球可能会往那种情况发展,不作预测,不加判断,缺乏准备,充当场上观众。2、传与跑动路线不对,时间掌握不好。要接应的却插上跑开,应该拉开却往往挤在一起造成跑了不传,传了不跑等。3、跑动时不会利用变速变向甩开对方。4、全队缺乏应有的相互呼应,打闷球。以上的“常见病”还有很多,多数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