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故事在一次午餐时间,我们分发好饭菜,孩子们开始安静地进餐。不一会儿,有的孩子开始添饭,这时,平时只吃一碗饭的蔡雨洋也在排队等着添饭。当轮到雨洋时,只“见他在小碗里盛了满满一碗饭,我就提醒他:雨洋,你能吃完吗?吃不完的话可以先”“”少添点。他却说:老师,我能吃完。又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用餐完毕,陆续离“”开了餐桌,可是雨洋还在吃饭,我就走过去说:雨洋,要加油了!没想到,一听这“”“”“话,他竟然抽泣起来,我连忙询问:怎么了?他说:我吃不下了。当时老师提”醒过你呀,你看现在多浪费呀!他一听这话,哭得更厉害了。蔡雨洋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小男孩,平时与同伴、老师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少,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看书。案例中,当他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就不知所措,当看到我,听到我鼓励他把饭吃完的话,可能以为是我在逼迫他把剩下的饭菜吃完,于是开始哭泣。从案例中可以看出,雨洋内心自卑,缺乏自信,遇到困难只知道用哭来解决。而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希望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赏识。正如有人说:孩子的自信是夸奖出来的。面对雨洋这样的孩子,我们要对他进行赏识教育,用赏识教育来帮助他挖掘他的潜力,让他看到不一样的自己,从而走出自卑,建立自信。在一次体育活动中,为了增强趣味性与竞争性,我们把班上的孩子们分成男女“两组进行比赛。男孩们个个信心十足,胡恒涛小朋友还挥着小拳头自豪地说:我们男”孩组一定会赢得比赛的。见此情景,女孩子也不也是弱,结果是体育竞赛还没开始男“”孩女孩之间却开展一番激烈的唇枪舌战。可是第一轮比赛结束,男孩组以失败告终,男孩们开始显得有些气馁,但胡恒涛不服气,要求开展第二轮比赛,在征得女孩子的同意下,开始了第二轮的比赛,可是比赛结果是男孩组第二轮又是惨败。最终女孩组以2:0的绝对优势,赢得了这场比赛。正当整个活动结束,孩子们纷纷帮忙整理体育“”器材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一个孩子说:老师,胡恒涛哭了。我连忙走过去询问,他“……”一边抽泣一边说:呜呜我们输了比赛,输了比赛。胡恒涛是我们班里各方面表现都比较优秀的小帅哥,在园几乎不需要老师的操“”心,还处处受到老师的表扬,在同伴中也有很高的威信。案例中,他过于自信,满心以为一定是有他在的男孩组能赢得比赛,可是他不知道团队的力量胜于个人的能力。一轮又一轮的比赛结果让他无法接受,甚至开始啜泣。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恒涛是一个输不起的孩子,对于一帆风顺的他承受不起挫折,在挫折面前他选择逃避。我们知道,人在一生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遇到问题就闹情绪,长期下去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和适应社会是很不利的,因此培养幼儿能勇于面对失败和困难的勇气,是教育者和家长必须重视的问题。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面对各种教育方法,赏识教育很受欢迎,被人们极力称道。然而有识之士发现,赏识教育并不能完全解决教育“的所有问题。正如俄国科学家列别杰夫曾说过: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于是挫折教育应势而生。那么,作为教育者,该如何面对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的选择?我想,要谈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离开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情都是不应该的。正如案例中不同类型的孩子所发生的不同事件,我们就要分别选择胡萝卜与大棒。所谓胡萝卜加大棒是激励方式中的一种。这种暗喻是指运用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它来源于一则古老的故事要使驴子前进就在它前面放一个胡萝卜或者用一根棒子在后面赶它。正如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既要重视赏识教育,用胡萝卜来激发孩子的潜能,又不能忽略挫折教育的作用,用大棒来促使孩子在逆境中成长。当然,胡萝卜与大棒并不是简单的组合,其中赏识教育要有方法,挫折教育要有分寸。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赏识教育的关键是给孩子信心,让孩子感到自己行。比如面对案例一中的蔡雨洋,我们可以先对他主动添饭这件事给予鼓励与表扬,对他剩饭一事给予宽容处置,让他下次“”还敢于自己添饭,同时让他学习观察别的孩子是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