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VIP免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_第1页
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_第2页
2/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余胜泉博士误区之一:颠倒教育信息化的重点,认为发展是稳步前进的,上完一个台阶之后再上一个台阶,在复杂性或质量上不可能出现任何飞跃。结果是忽视了新技术提供给个人、社会团体、教育系统或国家去实现质的飞跃的可能性,没有认识到信息与传播技术在加速变革方面的潜力。人们错误地认为,在引入新技术之前,我们必须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例如扫盲、教育覆盖范围、辍学、质量或课程的现实问题),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以贫穷和资源有限为由,拒绝让一个社会享有可以帮助其克服不利条件的技术和文化资源。这是极其危险的,就好像要等到每个人都有了鞋穿才开始修路一样!让社会弱势群体承受数字鸿沟的后果是不公平的,更何况数字鸿沟还在不断扩大文化和社会经济差距。技术崇拜:追求技术高、精、尖、全;重硬轻软、忽视人的价值;技术万能、忽视教学规律。忽视教师培训:在硬件上可以成千上万的投资,而教师的发展投资则近呼为零;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形式、体制需要突破;要尊重人的价值,人是一切变革的来源,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不能以技术培训为中心。误区之二:在技术世界里迷航。技术排斥观:他们认为以中国教育的现行体制及经济现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根本无法实现。计算机或校园网摆在那里装样子、赶时髦可以,应付上级的一些硬性要求、检查评估、家长的要求等也可以,而从“爱护学生”、“保证教学进度”的角度看则是不宜采用的;技术畏惧、面对未知事物恐惧;唯技术主义,过度依赖技术支持。重精品型软件,轻实用型软件。误区之三:错误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片面地理解培养信息素养的含义:关于信息素养的准确定义,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大致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及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这些能力的综合体现才是全面的信息素养,而非在一些课中,教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搜索引擎找到某一篇相关的文章”,这样就说能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的。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还应注意训练他们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的快速浏览能力、把握文章重点的能力、提练主要观点的能力、评价分析综合表述的能力、下载发布信息的能力;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一定要有深度认知参与,要与学习内容相关。以信息作为知识:信息即知识,这是严重的认知错误,信息与知识根本就不是一个意思,信息只有内化到人的认知结构中,并对人的思考与行动产生影响后,才能称为知识。因此,认知网络和联接的重要性在于内化,而不是孤立的数据或信息的简单排列,更不是因过于广泛而无法整理或归类的一大堆内容;课堂上粘贴与拷贝、无意义的阅读与探究皆源于此;知识是内化到人的认知结构,并能指导人的行为的有用信息。主体绝对化倾向:在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中,教师是教学进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这种传承多年的主宰课堂的教学方式为我国广大教师普遍接受。而现在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在新型教学环境下尽量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回归。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这种极端化的倾向在一些对信息技术不太了解或对新型教学结构掌握得不太好的教师中存在着。于是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让他们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不但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连传统教学中教学任务的完成,必要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人格魅力的熏陶都等丢失殆尽。误区之四:教师主导地位的错位、知识中心论、教学情境创设偏离教学目标、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过度重视知识、能力主导,忽视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学科知识评估为中心。误区之五:错误认识教学资源,对网络资源过分依赖,忽视其他教学资源,只重视物质资源,忽视人力资源目前进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存在很多误区,这也很正常的!整合我们也正在探索的过程中,这个过程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能发现问题说明我的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