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结合书下注释,诗后的赏析自学完成)1、王勃,代诗人,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2、标题中的“之任”的意思是。3.前两句点”城阙”指------------。点明送别的地点------------,”五津’指----------。杜少府上任的地方------------。--------二字表现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4、试品析首联中的“望”字的妙处。5.颔联从-------写离情而话语急转,变为劝勉。6、颈联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加以赏析。7、“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诗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是。8这首诗之所以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之作,原因是什么?9.主题思想: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与知己的--------之情,体现了----------的志趣。10、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1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抺眼泪。1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象。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C.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们那样哭哭啼啼。D.杜少府指的是杜工部,杜广陵。13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后两句的理解正确的是()A.我们无需在分手的路口,再为儿女们操心,伤心落泪。B.我们尽管无所作为,但分手时也用不着像别人那样伤心落泪。C.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D.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我们的儿女那样伤心落泪。第二课时己亥杂诗龚自珍1.本诗开头两句,以---修饰离愁,以----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有异曲同工之妙。2.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3、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抒发了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4、“落红”在这里比喻-----------。5、最后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6.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7.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9主题思想诗中表达了他的思想倾向,对国事------------以及生平经历的---------。10.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11、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D“化作春泥更...